客服服务
收藏本站
手机版
题目
【单选题】

2400113关于会计政策的表述,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

B: 会计政策一经确认,不得变更

C: 会计政策包括会计原则、计量基础两个层次

D: 会计政策的选择可以超出会计准则规定的范围

答案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会计政策的基本概念。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 会计政策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会计政策的选择性;第二,会计政策应当在会计准则的范围内选择,选项D错;第三,会计政策的层次性,会计政策包括会计原则、计量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三个层次,选项C错;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选项B错。

答案选 A

有疑问?
求助专家解答吧。
添加老师咨询
下载会计APP
相关题目
1、甲公司主营业务为自供电方购买电力后向实际用电方销售,其与供电方、实际用电方分别签订合同,价款分别结算;从供电方购入电力后,向实际用电方销售电力的价格由甲公司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关收款风险。2x16年12月,因实际用电方拖欠甲公电款,甲公司资金周转出现困难,相应地拖欠了供电方部分款项。为此,供电方提裁,经裁决甲公司需支付电款2600万元,该款项至2×16年12月31日尚未支付。同甲公司起诉实际用电方,要求用电方支付用电款3200万元,法院终审判决支持甲公张。甲公司在按照会计政策计提坏账准备后,该笔债权账面价值为2400万元。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各项关于甲公司针对上述交易会计处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2、甲公司与客户乙公司签订合同,为其提供广告投放服务,广告投放时间为2×20年1月1日至6月30日,投放渠道为北京公交汽车站的一个广告灯箱,合同金额为300万元。合同中无折扣、折让等金额可变条款,也未约定投放效果标准,且甲公司已公开宣布的政策、特定声明或者以往的习惯做法等相关事实和情况表明,甲公司不会提供价格折让等安排。双方约定,2×20年1月至6月乙公司于每月月末支付50万元。广告投放内容由乙公司决定,对于甲公司而言,该广告投放为一系列实质相同且转让模式相同的、可明确区分的商品。  广告投放以后,由于城市改造、公交线路调整等原因,人流量骤减,乙公司对广告投放效果不满意。2×20年3月31日,甲公司与乙公司达成并批准执行广告投放服务补充协议,约定对后续广告服务打五折处理。假设甲公司为提供广告服务而占用的灯箱不构成租赁,不考虑其他因素和相关税费,不涉及亏损合同的相关会计处理。下列关于甲公司会计处理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3、下列关于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及其变更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4、下列关于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及其变更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5、为整合资产,甲公司 2×20 年 9 月经董事会决定处置部分生产线,2×20 年 12 月 31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某生产线出售合同。合同约定,该项交易自合同签订之日起 10 个 月内完成,原则上不可撤销,但因外部审批及其他不可抗因素影响的除外,如果取消合同, 主动提出取消的一方应向对方赔偿损失 560 万元,生产线出售价格为 2600 万元,甲公司负责生产线的拆除并运送至乙公司指定地点,经乙公司验收后付款。甲公司该生产线 2×20年年末账面价值为 3200 万元,预计拆除、运送等费用为 120 万元。2×21 年 3 月在合同实 际执行过程中,因乙公司所在的地方政府出台新的产业政策,乙公司购入资产属于新政策禁止行业,乙公司提出取消合同并支付了赔偿款,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关于甲公司对于上述 事项的会计处理中,正确的有(   )。 6、下列关于会计政策及其变更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7、下列关于会计政策及其变更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8、【2020】下列各项关于企业应遵循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9、为整合资产,高锋公司 2×14 年 9 月经董事会决定处置部分生产线,2×14 年 12 月 31日,高锋公司与华东公司签订某生产线出售合同。合同约定,该项交易自合同签订之日起 10 个 月内完成,原则上不可撤销,但因外部审批及其他不可抗因素影响的除外,如果取消合同, 主动提出取消的一方应向对方赔偿损失 560 万元,生产线出售价格为 2600 万元,高锋公司负责生产线的拆除并运送至华东公司指定地点,经华东公司验收后付款。高锋公司该生产线 2×14年年末账面价值为 3200 万元,预计拆除、运送等费用为 120 万元。2×15 年 3 月在合同实际执行过程中,因华东公司所在的地方政府出台新的产业政策,华东公司购入资产属于新政策禁 止行业,华东公司提出取消合同并支付了赔偿款,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关于高锋公司对于上述事项的会计处理中,正确的有(   )。 10、下列关于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及其变更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