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服务
收藏本站
手机版
题目
【单选题】

避免了双重价格、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的发生的货币制度是()。

A: 银本位制

B: 金银复本位制

C: 金本位制

D: 不兑现的纸币本位制

答案解析

由于货币材料的确定在货币制度中居于核心地位,所以货币制度的类型一般根据货币材料来划分。从历史发展来看,世界各国先后采用过以下几种货币制度: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现的纸币本位制。其中,金币本位制避免了双重价格、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的发生,而又保留了金属货币直接参与流通、自发调节货币数量的优点,从而保持了货币流通的稳定。

答案选 C

有疑问?
求助专家解答吧。
添加老师咨询
下载会计APP
相关题目
1、能克服金属货币在流通中所产生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的是( )。 2、金银复本位制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这种制度的不稳定性主要表现为( )。 3、代用货币的优点之一是能克服金属货币在流通中所产生的( )现象。 4、通货影胀是货币的种非均衡状态,当观察到( )现象时,就可以认为是出现了通货膨胀。 5、由于买方和卖方之间信息不对称,市场机制会导致某些商品或服务的需求曲线向左下方弯曲,最终结果是劣质商品或服务驱逐优质商品或服务,以致市场萎缩甚至消失的现象,称为( )。 6、从2010年开始,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呈现逐月逐季加快趋势,2010年和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别同比上涨3.3%和5.4%,为实现当年宏观经济目标,中国人民银行在2011年6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3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2012年以来,随着国内经济增长有所放缓和稳健货币政策效果进一步显现,主要价格指数也呈现出回落走势,2012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6%。 93.从我国多年来的金融宏观调控实践和2010年以来的实际情况看,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是( ) 7、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启动新一轮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在此期间,汇率制度改革主要内容如下:①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根据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状况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汇率调节。②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形成参考上一交易日的收盘价,人民币对其他货币的买卖价格围绕中间价在一定幅度内浮动。③增加外汇交易品种,扩大外汇交易主体,改进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引入询价模式和做市商制度,人民币汇率弹性和市场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假定上日人民币兑美元收盘汇率为6.4800元人民币,当日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指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需升值100个基点(1个基点=0.0001元),做市商要按照上述数据计算出的最终结果进行当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2017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进一步完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在报价模型中加入"逆周期因子",适度对冲市场的顺周期波动,至此形成了"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逆周期因子"共同决定的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逆周期因子"共同决定的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8、经与乙公司协商,甲公司以一台机器设备换入乙公司的一项专利技术。交换日,甲公司换出设备的账面价值为560万元(原价700万元,累计计提折旧140万元),公允价值为900万元(等于计税价格),甲公司将产品运抵乙公司并向乙公司开具了增值税专用发票,当日双方办妥了专利技术所有权转让手续。经评估确认,该专项技术的公允价值为900万元,甲公司另收到银行存款117万元,甲、乙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均为13%,专项技术免交增值税。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换入专利技术的入账价值是( )。 9、A注册会计师负责审计甲公司2013年财务报表。以下所了解货币资金的各项控制活动中,最有可能防止员工挪用现金收入的是() 10、2008年底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波及了H国,导致H国外贸出口大幅度下降。大量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经济增长停滞。为保障经济增长和提升就业,H国出台了一篮子经济刺激方案,如增加国家基础建设投资支出、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向市场释放大量流动性(2010年余额比上年增长19.7%,余额比上年增长21.2%)等,造成市场需求旺盛但有效供给不足。与此同时,在国际上,由于美国不断推出量化扩张性货币政策,美元泛滥造成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猛涨,传导到H国造成原材料价格上涨。2010年H国各月CPI同比增长的数据如下:1月增长1.5%,2月增长3.1%,3月增长3.3%,4月增长3%,5月增长3.4%,6月增长3.5%,7月增长3.7%,8月增长3.7%,9月增长3.9%,10月增长4.4%,11月增长5.1%,12月增长5.5%。人们在经济生活中普遍形成了价格持续上涨的预期。 针对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预期,H国中央银行可能采取的货币政策措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