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服务
收藏本站
手机版
题目
【单选题】

在组距分组中,组距、组限和组中值之间的关系是( )。

A: 组距=(上限值-下限值)÷2

B: 组中值=(上限值-下限值)÷2

C: 组中值=(上限值+下限值)÷2

D: 组限= 组中值÷2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数据的分组。组距=极差÷组数;组中值=(上限值+下限值)÷2。组限是组与组之间的界限,或者说是每组观察值变化的范围。组限有上限与下限之分,在组距分组中,一个组的最小值称为下限,最大值称为上限;上限与下限的差值称为组距;上限值与下限值的平均数称为组中值。

答案选 C

有疑问?
求助专家解答吧。
添加老师咨询
下载会计APP
相关题目
1、关于组距分组的说法,正确的是( )。 2、心理学家谢利夫利用知觉错觉中的自主运动现象研究了大学生的判断情况。自主运动现象是指在一个黑暗的没有参考系的屋子里,当人们盯着一个静止不动的光点时,会感到该光点向各个方向运动的现象。在研究中,谢利夫把大学生每3人分为一组,让他们判断光点移动的距离,每一组在判断之后将自己的结果告诉其他组。结果表明,最初阶段人们的判断差异很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判断趋向一致,到第3个阶段时,所有被试组的判断基本达到了一致。(3)实验中影响从众现象的因素主要有( )。 3、心理学家谢利夫利用知觉错觉中的自主运动现象研究了大学生的判断情况。自主运动现象是指在一个黑暗的没有参考系的屋子里,当人们盯着一个静止不动的光点时,会感到该光点向各个方向运动的现象。在研究中,谢利夫把大学生每3人分为一组,让他们判断光点移动的距离,每一组在判断之后将自己的结果告诉其他组。结果表明,最初阶段人们的判断差异很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判断趋向一致,到第3个阶段时,所有被试组的判断基本达到了一致。(2)关于该实验结果的说法,错误的是( )。 4、心理学家谢利夫利用知觉错觉中的自主运动现象研究了大学生的判断情况。自主运动现象是指在一个黑暗的没有参考系的屋子里,当人们盯着一个静止不动的光点时,会感到该光点向各个方向运动的现象。在研究中,谢利夫把大学生每3人分为一组,让他们判断光点移动的距离,每一组在判断之后将自己的结果告诉其他组。结果表明,最初阶段人们的判断差异很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判断趋向一致,到第3个阶段时,所有被试组的判断基本达到了一致。(1)参加实验的学生最可能形成的团体类型是( )。 5、心理学家谢利夫利用知觉错觉中的自主运动现象研究了大学生的判断情况。自主运动现象是指在一个黑暗的没有参考系的屋子里,当人们盯着一个静止不动的光点时,会感到该光点向各个方向运动的现象。在研究中,谢利夫把大学生每3人分为一组,让他们判断光点移动的距离,每一组在判断之后将自己的结果告诉其他组。结果表明,最初阶段人们的判断差异很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判断趋向一致,到第3个阶段时,所有被试组的判断基本达到了一致。(4)若让参与实验的学生进行团体工作,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6、关于数据分析的说法,正确的是( )。 7、关于统计分组的说法,正确的是( )。 8、下列变量中,适用于组距分组的是( )。 9、组距与组数的关系是( ) 10、如果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为75,最小值为15,这组数据分为4组,那么每组的组距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