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理赔审计是审计人员对保险理赔业务所进行的符合法规性的审计活动,主要用于审查保险单的有效性和时效性、审核保险损失的责任、审核保险理赔对象的损失程度以及审核保险的表面价值和实际价值等事项。保险理赔审计的方法包括筛选法和时空地域分析法。
内部审计创新的意义包括:1、内部审计创新是时代变化的必然要求;2、内部审计创新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3、内部审计创新对于社会管理工作的完善有着积极性的作用。
内部审计创新是审计员运用当前的审计资源和经验,依法和遵循审计业务的自身操作规范,通过研究并运用新的内部审计工作理念、知识等对传统的内部审计进行改造、改进和改革,以构建新的内部审计管理体制和机制的过程。
年度审计计划指对被审计单位年度的审计任务所作的事先规划,是组织年度工作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负责年度审计计划的制定工作。年度审计计划应在下半年度开始前编制完成,并报组织相应管理层批准,以指导内部审计机构下年度的工作。
环境审计准则是对审计主体进行环境审计而制定的行为规范和工作指南的总称,是现有审计准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主要包括国家环境审计准则、注册会计师环境审计准则和内部环境审计准则。
审计统计指标主要包括:1、根据审计统计指标之间的层级关系可以划分为总指标和分指标;2、根据审计统计指标的来源可以划分为直接指标和间接指标;3、根据审计统计指标的性质可以划分为货币指标和非货币指标。
审计员是专门从事检查并进一步证实公司会计账目和报告的正确性、合理性和可接受性的专业人员,审计员的责任主要包括:1、审计员必须公正和诚实地履行职责并保守公司的有关秘密。2、审计员因失职而使公司、股东或债权人蒙受损失,应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责任。
审计员是专门从事检查并进一步证实公司会计账目和报告的正确性、合理性和可接受性的专业人员,是公司的高级职员。设立审计员的岗位能促进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有序开展,从而确保公司生产经营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审计统计指标是反映审计工作成果和审计工作情况的基本概念,以及该部分概念在一定时间、空间内的具体数值。确定审计统计指标的设计形态以及建立一套与审计工作相适应的审计统计指标体系是审计统计工作的前提条件。
审计查证报告是社会审计组织带有法律责任的一种专用公文,也是承办审计查证业务后向委托方提出的审计情况及审计结果的书面证明。审计查证报告按委托和办理业务的事项,可分为审计报告、查证报告、鉴定报告、验资报告,以及资产评估报告等。
评估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接受审计项目后,在初步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采用一定的审计手段,发现所评估的项目可能存在的审计风险,也是导致财务报表产生重大错报和漏报的可能性。评估审计风险是客观的存在,不受审计人员的影响和控制。
离任审计风险是由于审计人员本身的失误或其他客观原因,导致离任审计结论不实,对被审计对象任期内工作作出不恰当评价的风险。导致离任审计风险有审计环境、审计主体、审计客体等多方面的原因。
审计失败的本质包括三方面:1、审计人员没有正确遵循审计准则的具体要求而造成;2、与企事业单位是否发生了经营失败无关;3、审计人员执业行为的瑕疵,使得被审计单位的报表公允客观,但审计人员出具了否认报表公允性的审计意见的情况。
未付利润审计是对未付利润的提取和支付的会计处理的审查。审计人员应结合利润分配审计进行,重点审查企业利润分配的程序、依据、计算、支付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利润分配是否根据投资协议进行,有无不一致的情况等。
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包括:1、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情况并做记录;2、初步评价内部控制健全性;3、实施符合性测试程序,证实有关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效果;4、评价内部控制强弱,评价控制风险,制定实质性审计方案。
内部控制审计是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内控制度的审查、分析测试、评价,确定其可信程度,从而对内部控制是否有效作出鉴定的一种现代审计方法。会计师事务所应当根据相关准则,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审计,出具报告。
非现场审计的意义包括:1、提高了审计全面性;2、增强了审计时效性;3、提高审计效率;4、促进审计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5、占据了信息优势,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和支持。
年报审计的过程可以分为签约、实施审计和出示审计报告三个阶段。企业应及时与会计师事务所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并应及时提供审计所需的全部资料。最后,注册会计师对审计资料进行整理复核,出具审计报告。
年报审计指注册会计师依法接受委托,按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对被审计单位的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实施必要的审计,获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并对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发表审计意见。
审计权限的特点包括:1、审计权限是一种行政监督权;2、审计权限具有广泛性,指审计机关所享有的审计权限内容非常广泛;3、审计权限具有完整性,指审计机关的审计权限贯穿于国家审计监督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