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评价的目的包括:1、从企业或项目角度出发,分析投资效果,评价项目竣工投产后的获利能力;2、确定进行某项目所需资金来源,制定资金规划;3、估算项目的贷款偿还能力;4、为协调企业利益和国家利益提供依据。
1、具备专科学历,从事会计工作5年;2、具备本科学历,从事会计工作4年;3、具备第二学士学位,从事会计工作2年;4、具备硕士学位,从事会计工作1年;5、具备博士学位;6、取得经济等专业技术中级资格。
财务在运营管理中的作用在于:企业财务是通过价值形态对资金运动进行综合管理,渗透和贯穿于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中。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战略得以实施的有力工具,是企业运营管理的关键。
资产价值商业评价法的应用包括,国税局利用资产价值商业评价法来评估员工入股计划、特殊的资本结构调整,以及其他税务上的问题。资产价值商业评价法在使用上的问题是,它将事业资产本身看成是可作价值评估的东西。
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模式有:对于如何构建一个指标体系来评价现代内部审计绩效的思考,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1988年资助的报告中,几位研究人员首先研究了内部审计师在组织中的地位。
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指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衡量和评价关键业绩指标、分析预算及差异、分布和分支机构、分析部门或其他层次的业绩报告以及与竞争对手的业绩进行比较的过程。
评价函证可靠性应当考虑的因素包括对询证函的设计与发出及收回的控制情况、被询证人的胜任能力和独立性及授权回函情况,还有对函证项目的了解及客观性、被审计单位施加的限制或回函中的限制。
审计评价中容易存在的问题有:1、审计评价的范围过宽;2、审计评价的内容过空;3、审计评价的表述过分散;4、审计评价的依据不统一。审计评价是判断审计对象是非好坏及其预后措施等的一系列活动。
收付实现制无法使每期的损益计算反映所有属于本期的真实经营业绩,因此很难反映特定会计期间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但收付实现制的优点是没有过多估计、预测数据,确定的收入、费用及利润具有客观性和可比性。
财务评价的主要内容:1、财务预测,根据企业过去财务活动的资料,结合企业面临的各种变化因素,运用数理统计方法以及结合主观判断预测企业未来财务状况;确认预测的目的;遵循相关的原则包括连续性原则、关键因素原则、客观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经济型原则;2、编制资金规划与计划;3、计算和分析财务效果。
投资项目评价是在项目可行性研究中,提供科学决策依据的最关键、最重要的部分,是一个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过程。财务管理是培养能在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机构从事财务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1、公司市场份额较大;2、经常签订企业合并协议;3、使用利润调节达到利润预期;4、公司更换会计师事务所或解雇审计人员;5、公司增长迅速;6、为实现每股利润目标而牺牲其他利益;7、提供融资服务。
国外财务评价体系综述指对国外财务评价体系内容的综合描述,国外财务评价体系即国外经济市场中对于社会经济、财务活动以及与财务活动相关的其他项目进行分析评价时所常用的模型体系。
财务分析与评价标准主要包括定量标准和定性标准,两者共同组成财务分析的标准体系。其中,定量标准包括企业的历史指标、企业的计划指标及行业标准。定性标准是指不能用数量表示的规定、计划和目标等。
解决审计评价存在问题的对策:1、完善审计评价准则体系建设;2、加强审计基础管理,如做好审前调查,按照审计方案确定的重点,合理确定审计重要性水平,严格审计证据收集;加强审计复核,保证审计评价的准确性等。
基金业绩评价中的注意问题有:1、非数量化因素问题;2、绩效持续性问题;3、基准的选择问题;4、基金的可比性问题。基金绩效评价根据基金的具体情况对基金组合表现进行衡量和评价。
夏普指数、特雷诺指数、詹森指数是基金绩效评价的三大基础指标,主要的缺陷在于,夏普指数和特雷诺指数在衡量收益时,没有考虑市场因素。詹森指数衡量的是投资组合的选择收益,但没有对市场时机把握能力作出评价。
1、全面性原则,区域环境审计评价应当着眼于区域环境的整体;2、客观性原则,审计评价应当客观反映审计区域内的真实情况;3、谨慎性原则,审计评价应当将评价内容控制在审计的内容范围内以及根据多方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进行评价。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原则有:1、客观性原则;2、重要性原则;3、谨慎性原则。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是审计机关根据审计结果,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对领导干部在一定任期内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发表的审计意见。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方法包括:1、定量评价;2、定性评价;3、综合评价。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是审计机关根据审计结果,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对领导干部在一定任期内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发表的审计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