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2020年外贸出口退税优惠政策 一、顶格退税(除高污染/高耗能/资源性产品外,对所有出口产品顶格退税) 瓷制卫生器具等1084项产品出口退税率提高至13% 植物生长调节剂等380项产品出口退税率提高至9% 【政策依据】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0年第15号 二、压缩出口退税办理时间 全国:2019年10个工作日压缩至2020年8个工作日 广东省:符合规定的正常办理时间压缩至5个工作日 【政策依据】税总发〔2020〕11号 三、逾期可申报(2020年4月征期结束,亦可申报上一年的退免税或收汇) 待收齐退(免)税凭证及相关电子信息后,申报退免税 待收汇或办理不能收汇手续后,申报办理退免税 【政策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0年第4号 四、不外出可办理出口退免税 通过电子税务局或“单一窗口” 办理出口退(免)税 通过网上提交电子数据的方式申报出口退(免)税 【政策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0年第4号 五、恢复出口退税权 已放弃适用出口退(免)税未满36个月纳税人 出口货物劳务的增值税税率或出口退税率发生变化 【政策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0年第5号 还想了解外贸出口退税更具体的细节可以查看相关政策文件
一般纳税人符合以下条件的,在2020年12月31日前,可选择转登记为小规模纳税人:转登记日前连续12个月(以1个月为1个纳税期)或者连续4个季度(以1个季度为1个纳税期)累计销售额未超过500万元。转登记日前经营期不满12个月或者4个季度的,按照月(季度)平均应税销售额估算上款规定的累计应税销额。纳税人在2019年及之前曾选择由一般纳税人转登记为小规模纳税人,后又登记为一般纳税人的,允许在2020年再次由一般纳税人转登记为小规模纳税人。但是需要注意,2020年选择转登记的次数只有1次,即2020年选择转登记后再次登记为一般纳税人的,当年不能够再转登记为小规模纳税人。
根据《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明确先进制造业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的公告》(2021年第15号)规定,自2021年4月1日起,符合条件的先进制造业纳税人,可以自2021年5月及以后纳税申报期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全额退还增量留抵税额。先进制造业纳税人,是指在申请退税前连续12个月内(申请退税前经营期不满12个月但满3个月的,按照实际经营期),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生产并销售“非金属矿物制品”“通用设备”“专用设备”“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医药”“化学纤维”“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电气机械和器材”“仪器仪表”销售额占全部销售额的比重超过50%的纳税人。如果你公司申请退税前连续12个月内生产并销售“医药”的销售额占比超过全部销售额的50%,且同时符合15号公告规定的其他退税条件,比如纳税信用等级为A、B级等等,可以按15号公告的规定适用先进制造业留抵退税政策。
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附件1《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第六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以下称境外)单位或者个人在境内发生应税行为,在境内未设有经营机构的,以购买方为增值税扣缴义务人。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另有规定的除外。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附件2《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事项的规定》第一条第十五款规定,境内的购买方为境外单位和个人扣缴增值税的,按照适用税率扣缴增值税。因此,若属于上述规定境外单位在我国境内发生的增值税应税行为,均由扣缴义务人按照适用税率扣缴增值税,不适用小规模纳税人月销售额15万免税政策。
《财政部 税务总局 海关总署关于深化增值税改革有关政策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 海关总署公告2019年第39号)第七条规定,加计抵减政策执行到期后,纳税人不再计提加计抵减额,结余的加计抵减额停止抵减。因此在政策到期前,纳税人应核算加计抵减额的变动情况。该例中,如果纳税人2019年有结余的加计抵减额可以在2020年继续抵减;已计提加计抵减额的进项税额在2020年发生进项税额转出时,应相应调减加计抵减额。
按照政策规定,各省2020年社会保险个人缴费基数下限可继续执行2019年个人缴费基数下限标准,个人缴费基数上限按规定正常调整。各地一般在每年5-6月份公布上一年的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标准和当年社保个人缴费基数上下限。目前,全国大多数地区还没有公布今年社保个人缴费基数上下限,个别已调整今年社保个人缴费基数下限标准并征收三项社保费的地区,应根据本地具体实施办法作后续处理,涉及退抵费的,该退的退,该抵的抵。因此,如果您的单位已经申报调整了社保个人缴费基数并作了费款申报,您可以依据本地实施办法作后续处理,涉及退抵费的,按照规定退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