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报表审计是对反映被审计单位产品成本水平以及考核被审计单位成本计划执行情况的成本报表所开展的审计监督活动,主要包括对生产费用表、商品产品成本表、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车间经费及企业管理费明细表等事项审计。
产品成本审计是对被审计单位产品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及其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及正确性所开展的审查评价行为。主要用于审查产品成本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和有效、审查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是否与产品生产工艺过程相适应等。
财产物资审计是对被审计单位各项财产物资的收发、保管及使用情况所开展的审计监督活动。财产物资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固定资产、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委托加工材料、在产品、自制半成品、产成品等事项的审计。
1、审计过程的连续性特点,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审计风险的发生;2、审计信息的及时性特点,可以体现审计信息的实时性;3、审计程序的自动化特点,可以确保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4、审计风险的可控性特点,可以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和降低审计的风险。
开展采购比价审计的意义:1、采购比价审计有助于改善被审计单位内部的经营管理,抑制单位的腐败行为和促进其廉政工作的建设;2、采购比价审计有助于降低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成本,从而一定程度上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经济责任审计是指由独立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依据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财经法令、法规、制度以及计划、预算、经济合同等,对经济责任关系主体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监督、审查、评价和证明的一种审计方式。
反腐败审计是指通过审计的手段和方法对一切腐败行为进行打击和遏制。反腐败审计的最终归属是通过对腐败行为的严厉打击和遏制,达到实现廉洁的目的,从而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
中期审计报告的作用体现在:1、是对被审计单位的一种尊重,有助于取得其信任和合作;2、有助于及时采取改进措施,改变不良的状况或遏制发展趋势;3、供审计人员检查审计发现的正确性,为最终审计报告提供合理有效的信息。
计算机审计的方法:1、绕过计算机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只审查输入数据和打印输出资料及其管理制度的方法;2、通过计算机审计,除了审查输入和输出数据,还要审查计算机内的程序和文件;3、利用计算机的设备和软件进行审计。
计算机审计是一种以计算机为先进的审计工具来执行经济监督、鉴证和评价职能的审计方式。计算机审计包括对计算机管理的数据进行检查和对管理数据的计算机进行检查。
1、经营责任目标审计主要由被审计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执行;2、经营责任目标审计一般以事中审计的形式开展;3、经营责任目标审计一般以局部审计的形式开展;4、经营责任目标审计的审计标准存在一定的多重性。
经营责任目标审计是对被审计单位经营管理者某一年度任期目标的完成情况所开展的的审查监督活动,主要对被审计单位的盈亏指标、被审计单位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指标、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经营指标以及被审计单位的职工收入分配指标进行审查。
公共投资绩效审计的目标主要包括:1、促进被审计单位投资资金可以得到合理以及有效地利用;2、加强对被审计单位相关部门权力的制约和监督;3、促进被审计单位公共投资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充分提升。
公共投资绩效审计是审计单位专门针对被审计单位公共投资的管理行为所开展的的绩效监督审计活动。通过有序开展公共投资绩效审计工作,有利于进一步了解被审计单位公共投资活动的状况,从而促进被审计单位公共投资管理的完善。
公共资金绩效审计的特征主要包括:1、审计活动的审查范围具有广泛性;2、审计活动的标准具有多样性;3、审计活动的过程存在一定的延续性;4、审计活动的审查方法具有多样性;5、审计活动的结论具备有效性。
公共资金绩效审计是在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计的基础上,审查相关政府部门履行职责时财政资金的使用所达到的经济、效率和效果程度,并对此进行分析、评价和提出审计建议的专项审计行为。
公共资源审计是为了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社会持续发展以及公共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由国家审计部门或其他审计机构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公共资源管理、利用和开发等事项的效益性、效率性以及效果所开展的监督、评价和鉴证工作。
工会经费审计是各级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依据法律和《中国工会章程》等文件规定的职责、权限和程序,对被审计单位工会经费收支、资产管理等全部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与效益性所开展的审计监督活动。
工业企业审计是审计单位对工业企业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所开展的审计监督活动,是国家实施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一般分为财务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以及以两者为基础所同时进行的全民审计。
工资费用审计是对被审计单位工资费用发生及分配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正确性所开展的审计监督活动,由于工资费用是作为产品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工资费用审计也是产品成本审计正常开展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