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强审计人员自身的理论功底;2、科学设计研究课题;3、推动审计实践和审计理论研究工作的同步开展;4、以审计报告和课题论文为载体,充分展示研究式审计成果;5、建立健全“研究式”审计工作机制。
基本建设审计的任务是通过审计,保证国家基本建设方针、政策、制度的贯彻执行。发挥宏观调控作用,严格控制基建规模,防止扩大建设规模,计划外建设规模,重复建设和盲目建设。监督建设资金的节约、合理使用,提高投资效益。
基本建设审计的特点体现在:1、审计范围的广泛性,贯穿基本建设投资活动的全过程;2、审计过程的阶段性,一般分为事前审计、事中审计、事后审计;3、审计方法的技术性, 要求基本建设审计大量采用可行性研究与评估。
基本建设审计是审计机构根据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制度、法规对基本建设领域各单位的经济行为、会计资料、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及投资管理活动所进行的审核、稽查。
金融审计可从不同方面分为以下几种类别:1、外部金融审计和内部金融审计;2、现场金融审计和报送金融审计、委托金融审计;3、全面金融审计和专项金融审计;4、金融机构财务审计和金融其他业务审计。
1、经济合同审计可以协助被审计单位完善经济合同条款并避免潜在的经济纠纷;2、经济合同审计可以强化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机制,促进相关业务部门的责任分配以及避免经营风险的发生;3、经济合同审计可以依法维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经济效益审计是独立的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利用专门的审计方法和依据一定的审计标准,就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经营活动和管理活动进行审查的行为。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工作有利于加强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管理,也有助于完善国家的审计体系。
1、经济责任审计是审计监督与干部监督管理的结合;2、经济责任审计的基础是财政财务收支审计;3、经济责任审计由审计机关与纪检、组织、监察、人事等部门共同组织;4、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评价和责任追究侧重于以领导干部为对象。
合法性审计是对被审计单位雇佣风险方面、被审计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以及被审计单位是否遵循法律政策的状况所进行的监督审查活动,一般采取全面排查法,其具体内容包括计划审查、应用方法审查以及结果审查。
工程造价审计是审计单位对被审计单位建设项目全部成本的真实性、合法性所进行的审查和评价工作,其目标在于检查工程价格结算与实际完成的投资额的真实性及合法性、检查是否存在虚列工程金额和套取资金以及对于工程造价弄虚作假等的行为。
工程项目审计是对单项工程项目从投标中标、组织施工到竣工交付使用全过程的经济活动和管理活动所进行的审计工作,通过对工程项目进行审计然后对最终的项目绩效进行评价,是一项综合性的高层次审计活动。
国家基金审计是对企业使用与管理国家基金的行为所实施的审计监督活动,内容包括查证国家基金是否完整无损、查证国家基金的使用是否恰当、查证国家基金与企业的自有资金及借入资金是否严格划分清楚以及查证国家扶持基金的实有数额是否等于账面数额。
罚没收入审计是对国家政法机关和行政执法机关收缴的罚没财物和追回的赃款、赃物的财务管理和缴入国库行为所进行的审核检查工作。通过开展罚没收入审计工作,有利于维护国家执法机关的尊严和声誉,增强执法机关工作人员的法纪观念。
反洗钱审计是对互联网企业财务报告编制、发布、数据交换和财务报表及所含信息进行分析的一种检查监督活动,其重点在于了解组织大额以及可疑交易的活动,从而对该部分的活动进行整改。
风险导向审计的程序包括:1、实施分析性程序,通过确定重要性标准并初步评价可接受审计风险和固有风险,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结构和评价控制风险;2、依据审计风险模型确定及检查被审计单位的风险水平,从而制定审计总体计划和具体计划。
风险导向型审计是注册会计师通过对被审计单位进行风险职业判断,评价被审计单位的风险控制并确定剩余风险,然后执行追加审计程序将剩余风险降低至可接受水平的审计活动。
电算化审计是独立审计人员通过电算化信息系统对特定经济实体电算化的可计量的信息证据进行客观的收集和评价,以确定信息与既定标准的符合程度并向利害关系人报告的一个系统过程。
1、全面管理:有效的质量管理,应是对审计系统的全面管理,要从根本上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2、连续管理:审计的质量管理必须是贯穿审计过程始终的管理,是一种连续的、不可间断的管理;3、及时管理:在审计质量全面、连续的管理中,必须充分体现其及时性。
管理审计的方法主要包括:1、调查表法;2、流程图法;3、组织系统图法;4、金额法;5、评分法;6、审计调查。管理审计是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经济管理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及评价并深入剖析的一种审计监督活动。
会计制度审计是对被审计单位会计制度制定的完善性及其执行的合理性所开展的审查监督活动。有序开展会计制度审计工作,有助于审计单位揭露违反制度危害的社会主义经济的非法活动,维护会计制度的完整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