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审计是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管理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及评价并深入分析的一项生产监督活动,其目的在于提高被审计单位的资源配置的效率,是现代审计中所衍生的一种新型审计模式。
资产审计是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递延资产以及其他资产等相关项目所开展的审查监督活动,目标是检查和评价被审计单位各项资产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等。
1、清算活动前须有合法合规的立项批文;2、应对被审计单位债权债务清算偿付行为登报公告;3、应确认清算资产计价和分配方案;4、应将会计报表及财产清册移交委员会;5、由编制清算期资产负债表和财产分配表。
补充审计是被审计单位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或上市后在证券市场再筹资时聘请具有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按中国独立审计准则对其依据中国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信息披露规范编制的法定财务报告所进行的审计工作。
任意审计是被审计单位根据需要而自愿委托审计机关所进行的审计,一般指“社会审计”。在任意审计中,民间审计组织接受委托人的委托,按委托人的要求进行审计。内部审计人员应企业自身的委托所进行的审计也属任意审计。
授权审计是国家审计的上级审计机关将其职责范围内的一些审计事项,依据法律规定,授权下级审计机关实施的审计方式。从审计机关内部审计工作的角度看,授权审计属于行政授权,也是一种行政执法行为。
审计成本分为广义审计成本和狭义审计成本。广义审计成本是社会管理成本的组成部分,即政府(财政)在经济管理活动中用于审计支出费用的总和;狭义审计成本是完成一定数量的审计项目所支出人力、物力、财力费用总和。
审计档案是审计机关在进行审计监督或审计调查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审计档案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审计公告是指审计机关对审计管辖范围内重要审计事项的内容、审计程序、过程、结果等,采用适当方式向社会公众进行公开,包括:1、召开新闻发布会;2、审计公告;3、审计通报;4、新闻报道;5、其他形式。
审计公告的作用具体包括:1、实行审计公告制度有利于解除受托责任;2、实行审计公告制度有利于监督审计结果执行;3、实行审计公告制度有利于提高审计质量。
综合审计是“专题审计”的对称,指对被审计单位相关的几个审计项目一起进行审查评价的一种审计。它将财务审计、财经法纪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因此称为“综合审计”。
送达审计是审计组织按照审计法规的规定和要求,通知被审单位将应该审计的全部资料,如期报送到审计机关进行审计的一种审计方式。送达审计是一种异地审计,主要适用于对规模较小的单位执行财务审计。
1、采用制度基础审计方法,审查税收征管制度是否健全、有效;2、采用审计检查方法,审查与税收有关的会计资料和财实物是否真实、合法、合理;3、采用审计分析方法,查明征税和纳税中存在问题及其原因。
法定审计是依照国家的有关法规、法令对与国家财政收支活动有关的单位所强制实施的一种审计监督活动。目标是审查公司财务报表是否按照公认会计原则的要求并真实公允地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
风险审计的意义在于:1、风险审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2、风险审计是被审计单位内部审计发展的新阶段;3、风险审计有利于被审计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全面发展和深化改革。
风险审计是对被审计单位内部审计机构采用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开展的以测试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识别各业务循环以及相关部门风险、进行风险分析评价和管理及处理等工作事项为基础的一系列审查监督活动。
动态审计是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所开展的动态性审计监督活动,包括对各项经济活动的供产销全过程、资金筹集过程、使用耗费及收回过程以及产品成本表和销售利润表等动态资料进行监督检查。
贷款审计是对被审计单位是否具备银行要求的贷款条件以及对单位贷款使用情况所开展的专项审计工作,是避免银行发生贷款风险以及展示贷款单位经营状况的必要工作。
持续审计是独立审计师根据实时或短时间内所生成的审计报告,对委托项目的相关事项提供书面认证的一种审计监督方法,其实质是为提高审计质量和降低审计风险而将审计工作投入至整个组织运行流程中的一种实时审计。
采用通知审计的好处在于可以使被审计单位有充分时间做好准备工作,有利于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通常进行财务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时,多采用通知审计的方式,事前向被审计单位下达审计通知书和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