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借款审计是审计机关和人员依法对企业从银行借入的各种款项及其运用情况的真实性和合规性进行的审查、监督行为。银行借款仍是我国多数企业为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筹集所需资金的一个最重要的手段。
营业成本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1、查明营业成本是否与营业收入相配比;2、核实营业成本的计算是否正确以及前后期的计算方法是否一致;3、对于采用计划成本或定额成本核算的企业应查明结转成本时,是否将计划成本或定额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审计软件通常可用于执行下列工作:1、检查数据;2、测试及执行计算;3、比较不同数据文件相应数据;4、打印审计样本;5、汇总数据,分析工作;6、财务分析;7、辅助查找审计法规;8、打印审计通知书等。
审计手续一般分为常规审计手续和其他审计手续。常规审计手续是审计人员在进行财务报表审计的场合下通常应该使用的审计手续,其他审计手续是审计人员认为按照当时具体情况有必要使用的手续,主要是为了弥补常规审计手续的不足。
审计通知书是内部审计机构在实施审计前,通知被审计单位或个人接受审计的书面文件。内部审计机构应在实施审计前,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特殊审计业务可在实施审计时送达。审计通知书除了送被审计单位,必要时可抄送组织内部相关部门。
审计资源的整合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1、审计机关内设机构的整合;2、审计机关人力资源的整合;3、审计机关财物资源的整合;4、审计机关审计职权的整合,从容应对审计工作中的复杂局面。
后续审计的范围与审计的范围密切相关,主要是针对薄弱环节的改进活动而进行的审计,后续审计的范围会随着已调查的某一关注事项的类型和重要性的改变而改变。后续审计的内容包括监督检查审计决定的执行情况等。
网络审计的基本模式遵循一系列的步骤。网络审计需创建企业档案,建立审计数据库不定期审查企业会计软件和内控制度,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得出审计结论,建立审计档案。网络审计的特点是审计范围大、审计效率高等。
国家审计结果公开的意义如下:1、审计结果公开有利于加强社会各界对审计机关的监督和对审计工作的认识以及塑造审计的权威形象;2、国家审计结果公开有利于实现对审计工作的整改落实;3、审计结果公开是促进依法行政以及增强政府影响力的有力手段。
国家审计结果公开是审计机关对审计管辖范围内重要审计事项的程序、内容、结果等事项向社会公众进行公开的制度,体现了国家对政务及政府财政公开透明的原则。建立国家审计结果制度的实质在于实现审计监督与舆论监督的结合。
事后审计可以分为定期审计和不定期审计,定期审计是审计机构根据审计法规和审计规划,按规定时间对被审单位进行的审计;不定期审计是审计机构根据特殊情况、特定任务和特殊要求,随时安排的对被审单位或事项所进行的审计。
审计质量标准是审计质量的控制依据和审计业务的作业规范,是衡量审计质量的尺度,也是实行审计质量控制的依据。其中,审计质量是指审计工作过程及其结果的优劣程度。审计质量标准包括审计工作质量标准和审计项目质量标准。
审计意见是审计人员对审查结果的看法和所持的态度。财务报表审计的审计意见的类型分为:1、标准的无保留意见;2、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3、保留意见;4、否定意见;5、无法表示意见。
投资净收益审计是对企业投资收益与投资损失相抵后的净额形成及其账务处理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的审查。投资净收益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审查投资收益的合法性、真实性以及账务处理的准确性。
无形资产审计程序有:1、复核无形资产明细表加计数是否准确;2、检查构成内容和计价依据;3、检查无形资产的价值是否证明文件一致等;4、复核计算无形资产摊销正确性等;5、验明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
单位内部审计机构指在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领导下的专职审计机构,主要负责对本单位的财务收支及经济效益进行审计。单位内部审计机构主要适用于审计业务较多的单位。
内部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1、财务审计;2、经营审计;3、管理审计;4、风险管理。内部审计是建立于组织内部、服务于管理部门的一种独立的检查、监督和评价活动。
流动资产审计是对企业在一年内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可变现或耗用的资产所进行的审计工作,是企业资产审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审计内容可分为货币资金审计、短期投资审计、应收及预付款项审计、存货审计、待摊费用审计等几个方面。
审计事务所,是依法由社会组织成立的从事社会审计工作的组织机构,是依法独立承办审计查证和咨询服务业务的事业单位。审计事务所的工作内容主要是对社会实行有偿的工作服务,同时遵循自收自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以及依法纳税等规范。
审计期后事项是资产负债表日至审计报告日发生的以及审计报告日至资产负债表公布日发生的对会计报表产生影响的事项,主要包括对会计报表有直接影响需调整的事项和对会计报表没有直接影响但应予以披露的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