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规范体系是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在审计工作中应当遵循的业务标准和行为准则的总称。内部审计规范体系主要由内部审计准则、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组成。建立内部审计规范体系有利于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管理水平。
库存现金审计是对企业单位现金收入、支出和结存情况以及现金管理制度的遵守情况所进行的审查。库存现金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采取突击的检查方式,清点企业库存现金数,并与现金日记账余额核对,检查现金账实、账账是否相符等。
对于政策性亏损而言,亏损审计的重点在于企业政策性亏损计划制定是否合理、正确,审查政策性亏损计划的执行情况,实际亏损额是否真实,超计划亏损的原因是否合理,以及政策性亏损由国家弥补的手续、凭证是否完备,计算是否正确,有无虚假现象。
审计风险的基本特征:1、客观性;2、普遍性;3、潜在性;4、偶然性;5、可控性。审计风险是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审计轮换制是从维护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出发,为了促使注册会计师谨慎执业、保证审计质量而严格限定会计师事务所及审计师对同一企业审计的相关年限证明到期必须予以更换的制度。
审计风险决策模型的用途主要包括:1、协助确定审计结论信誉水平;2、协助编制和评价审计计划;3、协助决定检查风险及收集审计证据的恰当数量;4、协助正确处理风险、成本等项目均衡关系;5、鼓励发挥创新精神。
审计职业道德是审计人员在从事审计工作时所遵循的行为规范,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行为标准。审计职业道德有助于维护和提高审计行业信誉,促进审计行业健康发展等。
待摊费用审计的内容包括:1、审查待摊费用的发生是否真实、合规;2、分析待摊费用的摊销期限是否符合有关规定;3、审查待摊费用各期摊销数额是否准确、合理;4、判断待摊费用的有关账务处理是否正确、合规。
1、确定有价证券是否真实存在;2、确定有价证券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有;3、确定增减变动及其收益或损失记录是否完整;4、确定年末余额是否正确;5、确定计价是否正确;6、确定在报表上是否恰当披露。
短期投资审计是为判断企业短期投资的取得、转让、实存及收益情况的真实性、正确性和合法性所进行的审计工作,意义是保证短期投资的合理性及合法性、保护短期投资信息的安全完整以及促使企业正确进行短期投资的核算。
仓储费用审计的内容包括审查仓储费用支出是否真实合法、审查单位是否遵循仓库保管维护制度、审查费用的账务处理是否准确、审查存货损耗和溢余的账务处理是否合规以及审查存货仓储所适用的方法是否合理。
银行存款审计是审计人员对银行存款及其收付业务的真实性、正确性和合法性所进行的审查活动,其实质在于通过审查银行存款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等,揭示银行存款收支业务中存在的弊端及保证银行存款存放安全性。
生产费用审计是审计人员对企业在一定期间内进行生产活动的耗费和相关会计处理业务所实施的审计活动。生产费用是在企业生产产品的过程中所发生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生产耗费。
生产成本审计的程序包括:1、评价生产成本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2、分析生产成本总体的真实性与正确性;3、审查生产成本核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正确性;4、审查生产成本账务处理的合规性与正确性;5、验证生产成本在会计报表上表达的公允性。
清产核资审计是对企业清产核资活动的结果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在取得充分、适当审计证据的基础上出具清产核资报告的一项专门的审计活动,其目标是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审查反映清产核资结果的报表是否按规定编制等等。
流动资产审计是财务审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审计可以对流动资产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作出评价,对流动资产结存数额的真实性和正确性予以证实,有利于保证其在会计报表反映上的恰当性等等。
库存商品审计的要点包括:1、研究和评价企业库存商品的内部控制制度等;2、审查库存商品是否账实相符;3、审查库存商品的收发业务等;4、审查库存商品结存余额在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利润总额审计的目标包括:1、审查利润总额形成的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性和有效性;2、验证利润总额形成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正确性;3、审查利润总额构成项目是否合理等;4、审查企业的经营获利能力等。
利润总额审计是对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所实现的利润总额的合法性、真实性所进行的审计,也是企业财务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的重要内容,对于维护国家法纪和财经政策,促进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审计软件的分类主要包括:1、通用审计软件,指适用于对各类电算化信息系统或多数电算化信息系统进行审计的通用计算机程序;2、专用审计软件,指为特定被审的电算化信息系统或为执行某种特定审计任务而专门设计的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