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审计的作用主要包括:1、确定是否接受或继续接受委托;2、促进审计单位对审计对象的了解;3、协助审计单位确定审计策略;4、帮助被审计单位组建适合的审计团队;5、协助审计单位确定审计重点领域;6、为审计单位的管理建议提供证据及资料。
期中审计是被检查企业的某一个会计年度内定期地或不定期地连续办理的审计业务的总称。期中审计主要用于检查和评价企业的内部管理组织活动以及检查相关会计事项,包括检查会计事项的记录是否真实和有无遗漏等事项。
企业审计的作用主要包括:1、维护财经纪律和经济秩序的需要;2、促进社会的廉政建设;3、揭露企业经济资料中的问题和舞弊行为;4、促进企业经济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企业审计是由专职机构和人员依法对企业的财政、财务及其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管理、提高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效益等的独立经济监督活动。
经营审计的目标包括:1、评估与管理符合标准的单位绩效;2、保证经营审计计划的全面性;3、客观反映被审计单位的信息;4、及时了解经营控制弱点的信息;5、保证经营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经营审计的特点在于需要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进行审计,具有一定的经济性、效率性和建设性,其目的是通过揭露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探求解决审计工作问题的有效途径,从而改善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管理以及开展可以提高经济效益的措施。
经营审计是审计人员对一个经营单位或一个完整的组织所进行的综合审查工作,主要用于评价被审计单位制度、控制和管理目标的绩效水平。经营审计一般由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及审计组织进行。
审计方案的作用包括:1、督促现场审计按指令进行,掌握工作进展情况;2、为调整计划或时间预算及审计人员的具体分配提供依据;3、是现场审计监督和检查的依据;4、是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效果的必要措施。
审计实施是对评价内部控制系统中的财务收支项目进行实质性审查,进而取得审计证据并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及作出审计评价等行为,审计实施阶段是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审计跟踪是对系统活动以及用户活动流水记录进行跟踪分析的审计行为。审计跟踪根据书面方式提供应负责任人员的活动证据,以支持审计职能的实现,通过借助适当的工具和规程,审计跟踪可以提前进行预警并阻止潜在破坏者对审计活动安全侵害行为的发生。
审计信息的特征主要包括:1、审计信息具有社会性;2、审计信息具有经济性;3、审计信息具有广泛性和多种适用性;4、审计信息具有时效性。5、审计信息具有可信性。
审计信息是审计人员在全面审查相关单位的经济活动过程中,运用一定技术、方法、手段加工处理后所得的各种情报、资料的总称,是审计工作情况、流程、经验和成果的具体反映。
审计创新是适应形势发展和审计工作自身发展的要求,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采取新举措,然后推动审计工作与时俱进的一系列活动。审计创新主要包括审计理论创新、审计体制创新、审计内容创新等内容。
审计复核是审计机关内部的复核机构或者专职复核人员,依法对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书、审计建议书、移送处理书代拟稿以及所附审计报告等材料进行审核并提出复核意见的行为。
审计监督的意义在于有效的监督是完善权力制约机制以及保证税务机关严格依法办事的关键,同时有利于明确征税主体以及每一个税务执法人员的责任和义务,牢固树立依法治税的观念,确保纳税人可以依法履行职责并正确行使税收权力。
审计特征具有独立性、权威性、公正性,具体如下:1、独立性,是审计的本质特征,也是保证审计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2、权威性,是保证有效行使审计权的必要条件;3、公正性,反映了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
事前审计具有特征包括:1、前瞻性,对未发生经济事项前期行为的评价和提示;2、模糊性,难以测定、描述和预见各种因素;3、权变性,即事前审计行为的应变性;4、规范性,即事前审计对未发生经济事项的约束性。
事后审计是对预算、计划完成情况有关的经济业务活动和会计资料所进行的审计,即是在经济业务发生以后所进行的审计。由于事后审计一般是在结账后或经济活动取得成果以后进行的,审计资料齐全,因而监督作用较明显。
事前审计是在被审单位经济业务发生之前,对其财政预算,或经济发展计划、财务收支计划、经济合同、活动方案、决策等是否符合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是否可行和有效所进行的审核、稽查。
国家审计的作用为:1、监督国家政策实施;2、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证经济健康发展;3、维护财经法纪,加强廉政建设;4、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维护所有者等的合法权益;5、指导、监督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