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储费用审计是对物资企业在购进物资入库后储库保管过程中支付费用的合规合法性所进行的审计监督活动。仓储费用审计的内容包括审查仓储费用支出是否真实合法、审查单位是否遵循仓库保管维护制度等等。
税后利润审计是审计人员为判断被审计单位税后利润的形成和分配及其账务处理的正确性和合法性所进行的审计活动。其中,税后利润指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扣除应缴所得税后的余额。
留存收益审计是对企业按国家有关规定从利润中提取的各种公积金,包括生产发展基金、后备基金、风险基金等,以及企业留于以后年度分配的利润或待分配利润等事项所进行的审计活动。
累计折旧审计是对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的核对和审查的行为,其主要目标是确定固定资产的折旧政策和方法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确定折旧增减变动的记录是否真实完整,确定折旧费用的计算及分摊是否正确等。
存货截止审计是检查截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止所购入并已包括在当天存货盘点范围内的存货的审计工作。存货是企业持有的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预算执行审计是各级审计机关依据本级人大代表审查和批准的年度财政预算,对本级财政及各预算执行部门和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筹集、分配和使用财政资金的情况,以及组织政府预算收支任务完成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所进行的审计监督活动。
事中审计指审计人员在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和经济业务中所实施的审计工作,事中审计工作是审计工作流程的核心部分。通过有序开展事中审计工作,有利于审计单位作出具有真实性以及可靠性的审计评价,从而促进被审计单位审计工作质量的提升。
企业并购审计的目标包括:1、企业并购审计的基本目标,指通过合理估价,以便使并购企业与目标企业协商并决定并购价格;2、企业并购审计的具体目标,根据企业并购审计的不同分类有不同的目标内容。
审计取证是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围绕审计目标收集审计证据的过程,是整个审计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形成审计结论的基础,同时也是审计人员认定事实并做出定性和处理处罚的依据。
审计手续方法专门流程包括:1、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2、计划审计工作;3、获取和评价审计证据;4、形成审计工作底稿;5、编制审计报告。五种审计手续方法相互联系、密切配合,共同构成完整的审计手续方法体系。
审计方案的目的包括:1、指导内部审计人员收集证据;2、确定审计目标和重点审计范围,指导审计人员工作;3、为审计工作底稿等提供结构;4、为审计工作分配责任;5、为报告的撰写提供结构和内容。
审计责任的形成原因包括:1、会计目标多样性;2、市场运行机制不合理影响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3、会计信息的后果性;4、公众期望过高;5、事务所体制不完善;6、相关法律条文的矛盾;7、无差别审计报告制度。
专项资产审计是检查企业的专项资产和专项基金占有方面的审计。专项资产审计的目的在于监督企业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制度,保证专项资产的安全完整和合理使用,不断提高使用效果。
审计证据的收集方法包括:1、检查记录或文件、有形资产;2、观察从事的活动或执行的程序;3、询问知情人员;4、函证以获取证据;5、重新计算数据;6、重新执行程序或控制;7、分析程序,评价财务信息。
审计与会计的区别在于:1、产生前提不同;2、两者性质不同;3、两者对象不同;4、方法程序不同;5、两者职能不同。审计与会计是两种不同的但又有联系的社会活动,审计的主要对象是会计资料及其所反映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会计资料是审计的前提和基础。
公司治理审计是组织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独立、客观地对本组织公司治理环境、状况进行监督、评价和咨询,提出改善公司治理的意见或建议的行为。
实收资本审计是对资本金制度执行情况的审计,是企业所有者权益审计的组成部分。对明确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和企业的清算核查有重要作用。实收资本审计主要审查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资本是否经过验资等内容。
审计专业判断有以下特征:1、专业胜任能力,具有指导性;2、专业思维活动,具有主观性;3、与审计事项结论密切相关,具有相关性;4、现代风险基础审计模式下实现审计目标的核心手段,具有重要性;5、受审计环境的影响,具有与时俱进性。
审计专业判断是审计人员为了实现审计目标,依据审计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有关标准,在审计实践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对客观审计对象和主观审计行为作出的合理的专业认定、评价和决策的一种能力。
获取审计口头证据时,注册会计师要注意询问被审事项发生时的实况、对特别事项的处理过程、采用特别会计政策和方法的理由等。其次,还应实施其他审计程序以获取审计证据。最后,一定要讲究技巧性,并做好书面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