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低价揽客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怀有获取较长审计任期的期望,在初次审计业务签约时愿意以低于初次审计成本的价格收取审计费用,以获取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然后在以后较长时期内逐渐提高审计收费以弥补在前期中收入低的损失。
独立审计准则是注册会计师职业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注册会计师在执行独立审计业务过程中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也是衡量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质量的权威性标准。
营业利润审计是对主营业务利润和其他业务利润的形成及其账务处理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所进行的审查。其中,营业利润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所产生的利润,是企业最基本经营活动的成果,也是企业一定时期获得利润中最主要、最稳定的来源。
长期资产审计的意义在于评审长期资产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审查长期资产增减变动的合法性和真实性,验证长期资产结存数额的真实性和正确性,保护长期资产的安全完整,正确反映长期资产增减变动情况等等。
长期资产审计是对长期资产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的审计,主要包括长期投资的审计、固定资产的审计、无形资产的审计和递延资产的审计等。长期资产审计是财务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
审计风险模型是审计风险的一种表达方式,反映审计风险的组成要素、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审计风险的影响。审计风险模型的计算公式为:AR=IR×CR×DR;其中,AR代表审计风险,IR是固有风险,CR是控制风险,DR是检查风险。
涉外税务审计是涉外税务机关依据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对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及其雇员,以及从事独立个人劳务的外籍人员依法履行纳税义务、扣缴义务情况进行的审计。
涉外税务审计的工作原则包括:1、对内。应严格按照工作程序做到分工负责等,确保准确有效地执行税收法律、法规;2、对外。应以事实为依据,以税收法律、法规等为准绳,做到执法规范、定性准确、处罚适度。
审计署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是国务院26个组成部门之一,在国务院领导下主管全国的审计工作。审计署负责对国家财政收支和法律法规规定属于审计监督范围的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审计监督,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
审计准则是将审计实务中一般认为公正妥善的惯例加以概括归纳而形成的原则。审计准则不具备法令的强制力,但能够作为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获取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以及出具审计报告的专业标准。审计准则可以分为:1、民间审计准则;2、政府审计准则;3、内部审计准则。
财务审计是审计机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和国家企业财务审计准则规定的程序和方法,对企事业单位(包括国有控股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及效益性进行审计监督,最终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反映的会计信息作出客观、公正评价,并编制审计报告,出具审计意见的行为。
初级审计师、中级审计师考试科目为《审计专业相关知识》与《审计理论与实务》:高级审计师考试科目为《经济理论与宏观经济政策》与《审计理论与审计案例分析》。
财务审计可以揭露和反映企业资产、负债和盈亏的真实情况;查处企业财务收支中各种违法违规问题;维护国家所有者权益,促进廉政建设,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为政府加强宏观调控服务。
财务审计审查的主要内容包括:1、会计报表审计;2、资产审计;3、负债审计;4、所有者权益审计;5、损益审计。财务审计可以揭露和反映企业资产、负债和盈亏的真实情况,查处企业财务收支中各种违法违规问题,维护国家所有者权益,促进廉政建设,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为政府加强宏观调控服务。
财务审计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1、检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合并报表等是否编报齐全;2、分析报表所反映的会计期间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资金变动情况,然后与其他会计期间的分析进行对比;3、审查有关重大影响因素是否予以揭示,通过结合报表内容的审计,验证报表附注说明是否真实等工作。
审计师是专门从事检查并进一步核实公司会计账目以及报告正确性、合理性、可接受性的专业人员。审计师的工作内容包括财务报表审计、财务报表再审核、账务资料核查、账务资料再审核、存货盘点等。
审计师考试分为初级资格、中级资格、高级资格考试三种等级。其中,初、中级资格考试科目为《审计专业相关知识》和《审计理论与实务》两科;高级资格考试科目为《经济理论与宏观经济政策》和《审计理论与审计案例分析》两科。
税务审计审查的内容主要包括:1、审查纳税人是否按照税法规定纳税、减税和免税,有无偷税、漏税行为;2、纳税依据是否真实、计算是否正确,有无弄虚作假、截留税款现象;3、纳税人对国家税务法规和纳税纪律的执行情况。
会计的工作是审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会计活动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则通过对企业会计资料中反映的问题进行审查,提出改进意见,促进企业日后的会计工作有效且有序地进行。
审计的意义是指通过对企业单位财务状况的审计,可以改善企业财务报表的质量或内涵,提高财务报表的真实性以及预期使用者对企业单位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审计的价值应当通过发挥保证、促进、调控三种作用,使企业的内部管理控制得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