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审计指审计机构从供应链的整体角度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了解和测试,然后对相关数据进行审查监督的行为,其实质上是取代现有的基于被审计单位个体内部控制测试等风险评估手段的一项新型审计活动。
独立审计合约研究的意义在于规范了审计活动各个主体在会计信息鉴证过程中的利益与责任关系,明确了各个主体在审计关系中所拥有的各项权利,并规定了独立审计工作质量的基本要求,从而提高了独立审计的质量和效率。
筛选审计法指审计机构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技术指标进行对比,同时多次对指标的内容进行筛选以寻找出用于反映被审计单位状况的重点问题,然后对问题的所涉及的项目内容开展审查监督工作的方法。
抽样审计法的意义在于通过从审计对象的某一特定总体中抽取其中一部分作为样本并开展审计工作,可以将工作的结果作为推断总体内容正确性、合规性与合理性的标准。
增值型内部审计指以提高审计机构的运作效率和增加机构的价值为目的,利用内部审计的特殊性地位、资源和方法在提高自身效率的同时,为被审计单位实现在新环境变化下不断增值目标的一项新型内部审计工作。
管理审计的重点在于:1、对单位购销过程中价格的审计;2、对单位所签订经济合同的审计;3、对单位内部控制活动的审计;4、对单位管理过程中所发生内容的审计。
投入资本审计的意义在于通过对单位的资本金制度和所有者权益部分进行审查,其审查结果可以作为单位投资者获取投资收益和承担风险的依据,同时也有利于对单位财务状况和会计报表真实性的反映。
审计项目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审计单个项目时提出错误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项目风险存在于单个审计项目中,并由具体审计人员和审计组织来承担,具有一定的时效性。
防止审计合谋的制度对策有:1、巩固“脱钩改制”成果,大力发展合伙制事务所;2、完善公司内部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内部制衡机制;3、严格质量监管,严厉处罚违规者;4、加大处罚力度,依法惩处合谋者。
财务报告审计是对被审单位财务报告所进行的审计,目标是提高财务报告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告的信赖程度。财务报告审计只能提供合理保证,不能提供绝对保证。
管理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管理过程审计和管理部门审计。管理过程审计是指以计划、组织、决策和控制等管理职能为对象的一种经济效益审计。管理部门审计是对企业各管理部门应承担的经济责任及其履行状况的审计。
审计决定书是指审计机关在审定审计报告后,依据《审计报告》中所列的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行为,对被审计单位依法给予处理、处罚的审计文书。
固定资产审计的难点主要在于:1、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长且价值确认难度大;2、固定资产的形态多样且难以进行划分;3、技术更新改造的固定资产难以对替换部件的价值进行核算;4、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没有固定标准。
出口贸易审计是审计机关及其人员对外贸企业的出口商品业务所开展的审查监督活动,是外贸企业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出口贸易审计的目的是通过对单位出口贸易内容的审查以确保单位出口贸易工作的合规性和真实性。
库存现金审计主要包括:1、确定现金在资产负债表日是否确实存在;2、确定现金收支业务是否均已记录完毕;3、确定现金是否为单位所拥有;4、确定财务报表的现金金额是否正确;5、确定现金是否恰当地列报。
电子数据安全审计是对被审计单位每个用户在计算机系统上的操作进行完整的记录,以便于在发生用户违反安全规则的事件后能够有效追查用户责任所开展的一项审查活动,是保障被审计单位计算机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城市建设审计是审计人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其他方针政策,运用审计的基本理论和财务制度对从事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部门及各单位的经济活动和资金运动所专门开展的一项审查监督工作。
财政补贴审计是财政机关按照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形势的要求,以及为了特定目的而对被审计单位因指定事项拨付的财政安排专项资金补贴款项就其合规性和真实性所开展的审查监督活动。
财政决算收入审计是审计机关及其人员依法对各级政府年度内国家财政资金的筹集活动所开展的审查监督工作。财政决算收入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对地方预算固定收入的审计以及对企业和地方收入的审计。
企业合同管理审计是审计机关及其人员对被审计单位合同管理工作的合法性、规范性和效益性与合同的签订、履行情况以及与合同相关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的健全行和有效性所开展的审查监督及评价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