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益审计报告是审计员在效益审计工作结束时发表审计意见、作出审计评价等的一种书面文件。撰写报告时需突出:1、体现重要性;2、剖析问题原因;3、引用指标数据证明结论;4、陈述方式灵活多样;5、注重建设性。
1、对行政处理或处罚不服;2、对行政强制措施不服;3、认为审计行政行为侵犯经营自主权的;4、申请履行法定职责被拒绝履行等的;5、认为机关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6、认为机关侵犯其他产权的;7、其他行为。
1、对象是具体行政行为;2、活动以审计行政申请活动为前提;3、审查权由行政复议机关行使;4、核心内容是对审计行为的合法性审查;5、结果是作出新的审计行政行为;6、申请人多为法人等;7、按规章程序进行。
生产成本审计的意义在于有利于维护财经法规和财经纪律,提升被审计单位的成本管理水平,健全成本核算制度,有助于被审计单位挖掘内部潜力,节约劳动消耗及降低产品成本,从而提高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效益。
生产成本审计指审计人员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对企业的生产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和制造费用所进行的审查、评价活动。有利于维护财经法规和财经纪律,提升被审计单位的成本管理水平等等。
损益表审计是注册会计师对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收入、费用和利润的合规性、合法性、正确性所进行的审计活动。由于损益表的信息较多,审计人员在审查损益表时应重点考核影响性较大的指标。
其他业务支出审计,是针对被审计单位的其他业务支出事项所进行的审计活动,其实质在于以其他业务支出的真实性、正确性、合理性和合法性为核心,结合对成本费用的审计及相关税金的审计开展对其他业务支出的审计工作。
1、证实期初余额是否存在对本期会计报表有重大影响的错报或漏报;2、证实上期期末余额是否正确结转至本期等;3、证实上期适用的会计政策是否恰当等;4、证实上期期末存在的或有事项是否已作恰当处理。
期初余额审计的要点包括:1、审查期初余额是否对本期会计报表有重大影响的错报或漏报;2、审查上期期末余额是否已正确结转等;3、审查上期期末余额是否遵循会计政策等;4、分析上期审计报告的意见类型等。
期初余额审计是会计师事务所在首次接受委托时对被审单位会计报表的期初余额所进行的审计活动,一般不需要针对期初余额发表审计意见,由于期初余额是被审期间会计数据的重要基础,审计人员必须对其进行验证和确认。
长期借款审计是对企业向金融机构和其他单位借入的偿还期限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所进行的审计活动。长期借款审计要求审计单位审查被审计单位相关资料,确定长期借款借入、偿还等记录是否完整等。
长期投资审计指通过审阅、核对、盘点、询征等方法,对长期投资增减变动及实有数额等方面进行审查和评价的审计活动,审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性和有效性的评审、期末余额真实性和正确性的验证等。
财务管理审计的作用主要包括:1、维护财务利益关系人的利益;2、健全被审计单位财务管理的基础;3、提高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信用水平;4、改善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管理组织活动。
投资收益的审计目标一般包括:1、确定投资收益是否已发生;2、所有投资收益是否均已记录;3、确定有关数据是否已恰当记录;4、确定投资收益记录会计期间的正确性;5、确定投资收益是否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等。
财政审计调查的特点:1、目标上的宏观性;2、对象上的广泛性;3、工作上的规范性;4、应用上的反馈性。财政审计调查是审计人员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结合财政审计工作以广泛搜集材料的过程。
财政审计调查是审计人员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结合财政审计工作以广泛搜集材料的过程。通过开展财政审计调查工作,有利于加强对政府财政工作的宏观调控,为领导机关进行宏观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和依据。
初步业务活动是注册会计师在本期审计业务开始时所开展的以实现审计目标以及有利于计划和执行审计活动的总称。初步业务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针对保持客户关系和具体审计业务实施对应的质量控制程序等。
经营风险审计是以风险评估为重点以分析和研究企业未完全实施防范的风险,以及经营风险对企业财务报表可能产生的影响,然后再通过对证据的相互印证来判断被审计单位报表是否真实和恰当的审计活动。
会计凭证审计的意义在于:1、判断和证明财务收支活动等的真实性、正确性、合法性和合规性;2、取得审计证据并检测凭证内容的科学性及内控制度的完备性;3、判断账务处理的合规性及证明财务成本指标的真实性等。
库存商品审计是对企业库存的各种商品,包括库存的外购商品、自制商品产品、自制半成品、存放在门市部准备出售的商品以及发出展览的商品等实物和金额所开展的审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