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分析方法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应用分析技术进行审计事项评价的方法。审计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通用性以及较大的灵活性,主要用于全面分析、从静态方面加以分析、财务审计分析,同时也可以用于专题分析、从动态方面加以分析以及效益审计分析。
审计调查方法包括:1、观察法;2、查询法;3、函证法;4、专题调查法。审计调查是审计人员在审计实施过程中针对账面审计发现的疑点,通过合法程序和手段开展外围调查,以获取审计事项证明材料的活动。
全面审计法是按照国家或行业建筑工程预算定额的编制顺序或施工的先后顺序,逐一的对全部项目进行审查的方法,其具体计算方法和审查过程与编制施工图预算基本相同。
合规性审计是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财经制度对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及其有关资料是否合规所进行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合规性审计是内部审计实施的审计类型之一。
审计低价揽客的政策建议有:1、完善公司治理,促进审计市场需求;2、健全审计收费制度,公开审计收费;3、完善民事赔偿制度,让惩罚成本超过低价揽客带来的短期收益。
独立审计准则的体系包括:1、独立审计基本准则;2、独立审计具体准则与独立审计实务公告;3、执业规范指南。独立审计准则是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序言》,制定独立审计准则的目标包括:1、建立权威性标准;2、提高审计工作质量、业务素质和执业水平;3、明确注册会计师执业责任;4、建立与国际审计准则相衔接的执业准则。
负债审计程序包括:1、审计是否认真执行制度和规定;2、审计负债的原始凭证及处理是否真实可靠;3、审计负债是否合理等;4、审计计息及处理是否正确合理;5、审计负债是否及时清理和偿还;6、进行函证等。
货币资金审计的要点有:1、严查账外资金,杜绝资金体外循环;2、盯紧企业的“钱柜子”,查证有无挪用资金的现象;3、结合银行对账单,验证货币资金的真实性。
合并报表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依法接受委托,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对被审计单位的合并会计报表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并对合并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
应交税费审计的方法有:1、制定合理的应交税费审计目标;2、确定科学的应交税费审计程序;3、及时进行应交税费业务控制审计;4、重视应交税费业务处理流程审计;5、慎重地选择应交税费审计的切入点。
初步审计策略是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计划阶段对某个或某组重要认定的审计方法所作的初步判断,即是根据审计计划所确定的审计范围,选择能够达到审计目的而应当实施的最有效的基本思路和组织方式。
1、提升涉外税收管理水平;2、规范涉外税收执法行为;3、实现深层次的纳税服务;4、填补涉外税收征管漏洞。涉外税务审计是税务机关依法对外商投资企业及其雇员等外籍人员依法履行纳税义务、扣缴义务情况的审计。
1、企业发生审计费用且收到对应发票时,借:管理费用-审计费(根据费用所属部门计入相关科目)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2、结转本年利润,借:本年利润,贷:管理费用-审计费(根据费用所属部门计入相关科目)。
通过财务审计,可以揭露和反映公司资产、负债和盈亏的真实情况、查处公司财务收支中各种违法违规问题、维护国家所有者权益、促进廉政建设、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以及为政府加强宏观调控服务。
初级审计师是指通过审计初级资格职称考试并取得对应证书的专业性人员。审计专业技术资格是由审计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设立的审计人才评价机制,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级别。审计专业技术初级、中级、高级资格考试原则上每年举行一次。初级审计师考试科目为《审计专业相关知识》和《审计理论与实务》。
审计师教材是官方指定的审计师职称考试的辅导教材,具体包括审计师初级、中级职称考试教材《审计专业相关知识》、《审计理论与实务》的相关用书;审计师高级职称考试教材《审计理论与审计案例分析》、《经济理论与宏观经济政策》的相关用书。
注册审计师一般指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简称CIA,是指参加考试及审核并获得国际注册内部审计资格的人员。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是国际内部审计领域专家的标志,也是目前国际审计界公认的职业资格。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的考试内容包括:1、内部审计基础;2、内部审计实务;3、内部审计知识要素。
高级审计师是指专门从事检查并进一步证实行政事业单位及公司企业等单位会计账目和报告的正确性、合理性和可接受性的专业人员,是副高级审计专业技术职务。高级审计师也指高级审计师考试。
中级审计师,指的是参加审计专业技术中级(审计师)资格全国统一考试并取得证书的人员。审计中级资格职称考试包括两个考试科目,分别是《审计理论与实务》,内容包括审计理论与方法、企业财务审计等;《审计专业相关知识》,内容包括宏观经济学基础、企业财务管理、企业财务会计、法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