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面价值是指资产类科目的账面余额减去相关备抵项目(如折旧、摊销、减值准备)后的净额,其核心公式为:账面价值=账面余额-累计折旧/摊销-资产减值准备。这一概念是《初级会计实务》的核心考点,直接影响资产负债表数据的准确性,初级会计考生需重点掌握其计算逻辑与实务应用。
账面价值三大概念辨析(附对比表格)
需严格区分以下概念:
账面余额
指会计科目初始入账金额,即资产原值(如固定资产购入价)。
不扣除任何备抵项目(如折旧、减值准备)。
案例:甲公司购入设备一台,发票金额50万元,运费2万元。则账面余额=50万+2万=52万元(“固定资产”科目余额)。
账面净值
仅适用于需折旧/摊销的资产(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计算公式:账面净值=账面余额-累计折旧/摊销。
接上例:设备使用2年,累计折旧20万元。账面净值=52万-20万=32万元(反映资产未减值前的折余价值)。
账面价值
所有资产通用,体现资产当前真实价值。
计算公式:账面价值=账面净值-减值准备=账面余额-累计折旧/摊销-减值准备。
接上例:设备因技术过时计提减值5万元。账面价值=32万-5万=27万元(资产负债表列示金额)。
概念 | 计算公式 | 适用资产类型 |
---|---|---|
账面余额 | 初始入账金额 | 所有资产 |
账面净值 | 账面余额 - 累计折旧/摊销 |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
账面价值 | 账面余额 - 累计折旧/摊销 - 减值准备 | 所有资产(含存货、应收账款等) |
不同资产账面价值计算实例(附分录)
(一)固定资产:需扣除折旧与减值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需反映其可收回金额。
计算步骤:
确定账面余额(买价+税费+安装费等);
减去累计折旧(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等);
减去减值准备(当可收回金额<账面净值时)。
案例实操:
设备购入成本100万元,累计折旧40万元,减值测试后计提减值准备10万元。
账面价值=100万-40万-10万=50万元
分录示例:
借:资产减值损失100,000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00,000
(二)存货:仅需扣除跌价准备
存货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公式:存货账面价值=账面余额(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存货跌价准备。
案例:
乙公司库存商品成本80万元,因市价下跌计提跌价准备15万元。
账面价值=80万-15万=65万元(列示于资产负债表“存货”项目)。
(三)应收账款:关注坏账准备
公式:应收账款账面价值=账面余额-坏账准备。
案例:
丙公司应收账款余额200万元,按5%比例计提坏账准备10万元。
账面价值=200万-10万=190万元(体现预计可收回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