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计师考试分为专业阶段与综合阶段,考试科目一共有7门,其中专业阶段考试科目共6门,综合阶段考试科目仅1门。注册会计师考试难度较大,且一年仅一次机会,因此考生在备考时一定要了解各科目考试内容以及考试时长。更多考试内容跟随会计网小编一起看看吧!
一、注册会计师考试内容有哪些?
注册会计师考试分为专业阶段与综合阶段,只有通过专业阶段后,考生才能参加综合阶段考试,具体如下:
1.《会计》:聚焦财务报表编制与合并处理,涉及会计准则及特殊业务核算。
2.《审计》:强调审计流程规范与风险控制,需掌握实务操作逻辑。
3.《财务成本管理》:涵盖报表分析、资本预算及成本控制模型,计算量占比超60%。
4.《税法》:重点解析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18个税种法规与实务应用。
5.《经济法》:以合同法、公司法为核心,侧重法律条文理解与案例分析。
6.《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整合企业战略规划与风险管控框架,注重思维逻辑构建。
7.《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试卷一、试卷二):要求跨学科知识融合与实务问题解决能力。
二、注册会计师考试题型是什么?
1.专业阶段题型:单项选择、多项选择、主观题、计算分析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
2.综合阶段题型:综合案例分析。
三、注册会计师各科考试时长多久?
1.《会计》:180分钟;
2.《审计》:150分钟;
3.《财务成本管理》:150分钟;
4.《税法》:120分钟;
5.《经济法》:120分钟;
6.《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120分钟;
7.《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试卷一/试卷二):各210分钟。
说明: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会计网注册会计师考试频道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