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计师考试方式为全程机考模式,考生需要在电脑上获取试题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答。因此建议考生在考前一定要进行模拟机考,以便顺利通过考试。更多考试核心内容跟随会计网小编一起看看吧!
一、注册会计师考试方式是什么?
注册会计师考试自2012年起全面实行计算机化考试(机考),具体特点包括:
1.考试界面:所有科目均在计算机上完成答题,考生需熟悉机考系统操作。
2.输入法支持:提供微软拼音、搜狗拼音、五笔等主流输入法,港澳台考生可使用新注音、仓颉输入法。
3.题型适配:客观题直接点击选项,主观题需键盘录入文字或公式,支持表格工具绘制财务模型。
二、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有哪些?
注册会计师考试分为专业阶段和综合阶段
1.专业阶段考试科目: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税法、经济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共6科。
专业阶段成绩有效期为5年,即通过首科年度起连续5年有效,第6年仍未通过全部科目,首年合格成绩作废,需重新报考失效科目。
2.综合阶段考试科目: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试卷一与试卷二),仅1科。
综合阶段报考须先通过专业阶段全部科目并取得合格证书。综合阶段单科成绩永久有效,两卷合计60分即为合格,合格后可领取注册会计师全科合格证书。
三、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如何搭配?
注册会计师考试难度较大,建议首次报考的考生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以下是零基础考生报考建议:
1.第一年:会计(基础核心)+税法(实务关联)
2.第二年:审计(逻辑深化)+经济法(法条记忆)
3.第三年:财管(计算强化)+战略(模型应用)
说明: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会计网注册会计师考试频道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