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服务
下载APP
当前位置: 会计网 会计实务会计学习正文

缴纳的滞纳金计入什么会计科目?

2020-11-16 12:42  责编:小周  浏览:964
来源 会计网
0

  按照现行税法规定,纳税人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的纳税申报工作。对于逾期缴纳的,税务机关将征收相应的滞纳金。请问缴纳的滞纳金计入什么会计科目?

滞纳金缴纳

  滞纳金计入什么科目核算?

  滞纳金是指对不按纳税期限缴纳税款的纳税人,按滞纳天数加收滞纳税款一定比例的款项,它是税务机关对逾期缴纳税款的纳税人给予经济制裁的一种措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二条规定,纳税人未按照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期限解缴税款的,税务机关除责令限期缴纳外,从滞纳税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税款万分之五的滞纳金。

  企业逾期缴纳税款产生的滞纳金,是与主营业务无关的非营业性支出。一般将滞纳金计入营业外支出科目核算。计算企业所得税时,需要调整应纳税所得额,征收企业所得税。会计方面所涉及的应补缴税款可视为因计算错误、疏忽或者曲解事实而造成的前期差错。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企业应当采用追溯重述法更正重要的前期差错,但确定前期差错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除外。

  税收滞纳金会计分录怎么做?

  上交时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税金)

         营业外支出 (滞纳金)

         贷:银行存款

  转账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税金)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税金)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调整未分配利润)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税金)

  滞纳金不可税前扣除,应在年底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文章版权会计网kuaiji.com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相关课程

房屋装修房产税的稽查风险点
房屋装修房产税的稽查风险点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征税对象的界定:在房屋装修过程中,是否需要对装修部分单独征收房产税可能存在争议。税法可能规定对于新增加的装修部分是否应该计入房产原值进行评估和征税。如果企业或纳税人未能正确理解相关税法规定,可能会导致漏报或错报税款。   2.计税基础的确定:装修可能会增加房屋的价值,从而影响房产税的计税基础。如何合理评估装修增值部分,并将其纳入房产税的计税基础,是确保正确缴税的关键。若评估不准确,可能导致税款计算错误。   3.税率的适用:房产税的税率可能因地区、用途、房屋类型等因素而有所不同。装修后的房屋可能改变了原有的用途或类型,需要重新确定适用的税率。如果未能正确适用税率,可能会导致税款缴纳不足或过多。   4.申报时间的遵守:房屋装修后,可能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重新申报房产税。如果未能及时申报,可能会产生滞纳金或受到其他行政处罚。   5.税收优惠政策的应用:某些情况下,房屋装修可能享受税收优惠。但是,这些优惠政策通常具有严格的条件限制。如果企业或个人未能准确把握并应用这些优惠政策,可能会失去税收减免的机会。   6.税务检查的准备:在税务检查时,税务机关可能会对房屋装修部分的房产税申报情况进行检查。如果企业或个人未能妥善保存相关的装修发票、合同以及评估报告等证明材料,可能会在税务检查中遇到麻烦。   为了降低这些稽查风险,企业和个人需要建立健全的税务管理制度,确保房屋装修过程中的房产税申报和缴纳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还需要密切关注税法的变化,以便及时调整自身的税务策略,并妥善保存所有相关的证明材料,以备税务检查之需。
城镇土地使用税纳税时间的稽查风险点
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纳税时间是一个关键的税务管理环节,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引发稽查风险。以下是一些可能的风险点:   1.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确定:根据相关税法规定,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纳税义务通常在取得土地使用权时发生。如果企业未能及时、准确地识别这一时间节点,可能会导致税款的漏缴或错缴。   2.纳税申报的时间要求:企业需要在法定的时间内完成纳税申报。如果错过了申报期限,可能会产生滞纳金,甚至引发税务稽查。   3.税款缴纳的时间要求:除了申报外,税款的缴纳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如果未能按时缴纳,同样可能会产生滞纳金或引发税务稽查。   4.税务登记和变更的时间要求:企业在进行税务登记或变更时,也需要遵守相关的时间规定。如果未能及时进行登记或变更,可能会影响纳税申报的准确性,进而引发税务风险。   5.税收优惠政策的应用: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企业可能享有税收优惠政策。然而,这些优惠政策通常都有明确的时间要求。如果企业未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正确应用这些优惠政策,可能会失去优惠资格,甚至引发税务稽查。   为了降低这些稽查风险,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税务管理制度,确保纳税申报和缴纳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企业还需要密切关注税法的变化,以便及时调整自身的税务策略。
准确界定不同形式用工的法律关系及其按准则要求进行的会计处理
根据准则要求,不同形式用工的法律关系及其会计处理如下:   1.劳动合同用工:劳动合同用工是指企业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在会计处理上,企业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福利等支付给劳动者,并按照相关规定计提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同时,企业应当将劳动者的薪酬成本计入相关成本费用科目。   2.劳务派遣用工:劳务派遣用工是指企业通过劳务派遣公司聘用劳动者,由劳务派遣公司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并负责管理。在会计处理上,企业应当按照与劳务派遣公司的合同约定支付劳务费用,并将劳务费用计入相关成本费用科目。同时,企业应当按照相关规定计提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   3.临时用工:临时用工是指企业根据生产经营需要,临时聘用劳动者完成一定任务。在会计处理上,企业应当按照与劳动者的合同约定支付劳务费用,并将劳务费用计入相关成本费用科目。同时,企业应当按照相关规定计提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   4.实习生用工:实习生用工是指企业聘请尚未毕业的在校学生进行实习。在会计处理上,企业可以不向实习生支付工资,但应当按照相关规定计提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同时,企业应当将实习生的薪酬成本计入相关成本费用科目。   5.外包用工:外包用工是指企业将部分业务或职能交由外部专业机构或个人完成。在会计处理上,企业应当按照与外包机构的合同约定支付外包费用,并将外包费用计入相关成本费用科目。同时,企业应当按照相关规定计提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   总之,企业在进行不同形式用工的会计处理时,应当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的要求,准确界定法律关系,合理核算薪酬成本和相关费用,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和准确。
扫码关注“ 会计小助手公众号
点击菜单“
XXXX ”→订阅即可
(微信需绑定公众号才能成功接收提醒)
2021注会报名入口开通后,将及时给您发送微信通知
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