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是建立于组织内部、服务于管理部门的一种独立的检查、监督和评价活动,由本部门、本单位内部的独立机构和人员对本部门、本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和其他经济活动进行的事前和事后的审查和评价,是为加强企业内部管理而进行的一项内部经济监督工作。
审计风险包括:1、固有风险,指在不考虑被审计单位相关的内部控制政策或程序的情况下,其会计报表上某项认定产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2、控制风险,指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未能及时防止或发现其会计报表上某项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3、检查风险,指通过预定的审计程度未能发现的某项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
财务审计主要包括:1、检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合并报表等是否编报齐全;2、分析报表所反映的会计期间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资金变动情况,然后与其他会计期间的分析进行对比;3、有关重大影响因素是否予以揭示,通过结合报表内容的审计,验证报表附注说明是否真实等工作。
财务审计的工作流程包括:1、接受业务委托,并就审计约定条款达成一致意见;2、计划审计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3、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实施风险评估程序;4、应对重大错报风险,实施进一步的审计程序;5、编制审计报告,形成适当的审计意见并出具相关的审计报告。
财务审计,是指审计机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和国家企业财务审计准则规定的程序和方法对国有企业(包括国有控股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审计监督,对被审计企业会计报表反映的会计信息依法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形成审计报告,出具审计意见和决定的过程。
会计是采用专门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连续、系统的核算和监督,以提供经济信息和反映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为主要目的的经济管理活动。审计是由独立于被审计单位的机构和人员,依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收支及其有关的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检查、评价、公证的一种监督活动。
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审计目标,是指在审计活动中审计人员希望能够达到一定的目的和要求,是指导审计工作的指南。审计人员通过审查会计报表的各个项目及相关资料,以便取得必要的审计证据,旨在达到审计总体目标。
需要出具审计决定书的,按照《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第六十五条的规定执行;需要出具审计移送处理书,按照《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第六十六条的规定执行。而趋同之处是均有“处理、处罚”的规定。
1、区别:两者的审计项目立项依据、审计对象和内容、审计目的、审计程序等都有区别;2、联系:两者的目标都是对单位的状况进行审查以核实单位数据内容的真实性,开展经济责任审计需要以财务收支审计的内容为基础。
审计职业责任与审计法律责任的关系体现在,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职业责任目标始终是服务于公众利益,而审计法律责任是审计职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审计法律责任是促使审计职业责任有效履行的一种社会强制。
清算审计与一般目的审计的区别:1、审计目的不同,清算审计的目的是对清算资产负债表、清算损益表等资料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2、审计对象不同,清算审计的对象是清算资产负债表及清算损益表等资料。
1、在审计思想上的区别:合法性审计是问题和过程导向性审计,效益性审计则是效益和结果导向的审计;2、在审计流程上的区别:为了提高审计质量,合法性审计全面审计的目的是突出重点,而效益性审计是在突出重点的基础上追求全面性。
1、了解客户行业背景和经营状况;2、理解交易过程和相关控制活动,以确信信息在无纸化系统下更有效可靠;3、制定控制风险导向审计计划,关注实时系统中内控行为的适当性等;4、自行开发或购买审计工具软件。
注册会计师财务审计的审计程序具体包括以下3个阶段:1、计划阶段,主要编制审计计划;2、实施阶段,审查会计报表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和收集审计证据;3、完成阶段,出具审计报告。
审计项目风险和审计职业风险密切相关。审计职业风险通过审计项目风险表现出来,而审计项目风险则加大了审计职业风险。审计项目风险可以加以控制,而审计职业风险属于不可控制的风险,只能进行规避。
1、转变观念,合理定位;2、提高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有效地行使审计职权;3、内部审计要立足“内向服务”,真正服务于管理层;4、从内部控制入手,找出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和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
评估审计风险与审计重要性之间成反向关系时,表明评估审计风险越高,所确定的重要性水平就越低,才能保证终极审计风险在一定水平内。成正向关系时,评估审计风险越低,重要性水平越高,就可以节约审计成本。
可接受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之间成反向关系,是指可接受审计风险越低,所需获取的审计证据就越多。因为搜集的证据越多,越容易发现财务报表中的错误,因而越容易形成正确的审计意见,则审计风险也就越小。
审计和mpacc的区别在于性质上的不同,审计指由专设机关依照法律对国家各级政府及金融机构、企业事业组织的重大项目和财务收支进行事前、事后审查的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也可以单指一项职业;mpacc全称为会计专业硕士。
审计师资格全称为审计专业技术资格,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级别,应试人员须在连续的两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应试科目,方可取得相应级别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