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服务
下载APP
当前位置: 会计网 税务所得税正文

计提工资个税合并分录处理,附工资个税计算方法

2020-08-07 12:00  责编:溪溪  浏览:1610
来源 会计网
0

  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根据最新规定,工资个税起征点为5000元,也就是说月收入超过5000的,需要缴纳个税。今天会计网给大家整理了计提工资个税合并分录和相应的计算方法,来一同了解下吧。

计提工资个税分录和计算方法

  计提工资个税合并分录

  1、计提工资

  借:管理费用、制造费用、生产成本、研发等相关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

  2、发放工资

  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银行存款

  其他应付款-社保或者公积金(公司代扣代缴部分)

  应交税费-个人所得税(公司代扣代缴部分)

  3、缴纳社保

  借:其他应付款-社保或者公积金(公司代扣代缴部分)

  应付职工薪酬-社保或者公积金(公司部分)

  贷:银行存款-社保或者公积金账户

  4、个税扣款

  借:应交税费-个人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产假工资个税要不要申报?

  工资的个人所得税如何计算

  个人所得税也就是以个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对于工资薪金所得,需要缴纳个税。通常由用人单位代扣代缴,适用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为5%至45%。工资个税计算方法如下:

  公式必须掌握:

  1、应纳的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2、应纳税所得额=月度收入-5000元(起征点)-专项扣除(三险一金等)-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2020年终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2021年12月31日前,年终奖可以不并入当年综合所得,采用单独计算纳税。以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除以12个月得到的数额,根据按月换算后的综合所得税率表来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以前个税申报错误怎么办?

  一、通过扣缴客户端更正申报

  如果个税申报成功后,发现内容错误或人员漏报的,那么可以在申报表报送界面,找到【启动更正】,点击进入按照正常申报流程操作。

  1、部分情形下的综合所得预扣预缴申报已经开通往期更正申报功能;

  2、对于经营所得代理申报,只可以更正最后一期的申报表;

  3、对于其它申报表,如果是在征期结束后需做更正申报,应向当地税务机关咨询。

  二、通过自然人电子税务局WEB端(网页版)更正申报

  如果申报完成后,发现报送的数据有误,那么可以通过【申报管理】--【已申报】做相应的更正申报。

文章版权会计网kuaiji.com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相关课程

企业合并的纳税处理
企业合并是指两个或多个企业通过资产、负债和股权的交换,实现业务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和规模扩张的过程。企业合并涉及到的税收问题较为复杂,企业在进行合并时,需要充分了解相关税收政策,合理规划税收筹划方案,确保企业合法合规地享受税收优惠,降低税收风险。   企业合并的纳税处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所得税处理:企业合并后,原企业的所得税由新设立的独立法人实体分别承担。原企业应按照税法规定,对合并前的利润进行清算,计算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新设立的独立法人实体在合并后的一定期限内(通常为5年),可以按照原企业的资产、负债和业务情况,享受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   2.增值税处理:企业合并后,原企业的增值税由新设立的独立法人实体分别承担。合并前的原企业应按照税法规定,对其增值税进项税额和销项税额进行清算,计算应缴纳的增值税。新设立的独立法人实体在合并后的一定期限内(通常为3年),可以按照原企业的资产、负债和业务情况,享受一定的增值税优惠政策。   3.营业税处理:企业合并后,原企业的营业税由新设立的独立法人实体分别承担。合并前的原企业应按照税法规定,对其营业税进行清算,计算应缴纳的营业税。新设立的独立法人实体在合并后的一定期限内(通常为3年),可以按照原企业的资产、负债和业务情况,享受一定的营业税优惠政策。   4.个人所得税处理:企业合并后,原企业的个人所得税由新设立的独立法人实体分别承担。合并前的原企业应按照税法规定,对其员工的工资、薪金所得进行清算,计算应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新设立的独立法人实体在合并后的一定期限内(通常为3年),可以按照原企业的员工工资、薪金水平,享受一定的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   5.其他税种处理:企业合并后,原企业涉及的其他税种(如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等)由新设立的独立法人实体分别承担。合并前的原企业应按照税法规定,对其涉及的其他税种进行清算,计算应缴纳的税款。新设立的独立法人实体在合并后的一定期限内(通常为3年),可以按照原企业的资产、负债和业务情况,享受一定的其他税种优惠政策。   总之,企业合并的纳税处理涉及到企业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等多个税种。企业在进行合并时,应充分了解相关税收政策,合理规划税收筹划方案,确保企业合法合规地享受税收优惠,降低税收风险。
准确界定不同形式用工的法律关系及其按准则要求进行的会计处理
根据准则要求,不同形式用工的法律关系及其会计处理如下:   1.劳动合同用工:劳动合同用工是指企业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在会计处理上,企业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福利等支付给劳动者,并按照相关规定计提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同时,企业应当将劳动者的薪酬成本计入相关成本费用科目。   2.劳务派遣用工:劳务派遣用工是指企业通过劳务派遣公司聘用劳动者,由劳务派遣公司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并负责管理。在会计处理上,企业应当按照与劳务派遣公司的合同约定支付劳务费用,并将劳务费用计入相关成本费用科目。同时,企业应当按照相关规定计提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   3.临时用工:临时用工是指企业根据生产经营需要,临时聘用劳动者完成一定任务。在会计处理上,企业应当按照与劳动者的合同约定支付劳务费用,并将劳务费用计入相关成本费用科目。同时,企业应当按照相关规定计提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   4.实习生用工:实习生用工是指企业聘请尚未毕业的在校学生进行实习。在会计处理上,企业可以不向实习生支付工资,但应当按照相关规定计提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同时,企业应当将实习生的薪酬成本计入相关成本费用科目。   5.外包用工:外包用工是指企业将部分业务或职能交由外部专业机构或个人完成。在会计处理上,企业应当按照与外包机构的合同约定支付外包费用,并将外包费用计入相关成本费用科目。同时,企业应当按照相关规定计提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   总之,企业在进行不同形式用工的会计处理时,应当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的要求,准确界定法律关系,合理核算薪酬成本和相关费用,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和准确。
扫码关注“ 会计小助手公众号
点击菜单“
XXXX ”→订阅即可
(微信需绑定公众号才能成功接收提醒)
2021注会报名入口开通后,将及时给您发送微信通知
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