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一场难得的考试摆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到了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尘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59分,以及因59分而错失的5年。
如果老天可以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对那场考试说:
CPA考试,作为一年只有一次的考试,虽然专业阶段的成绩有效期是5年,但科目却有6门。无论是对于有能力一年应付多场考试的朋友,还是在备考时间上紧迫的考生而言,错过1场考试,无疑就是错过了1年的时间。当然,如果你是第5年的最后一门没考过,那失去的时间就更多了……因此,有不少人希望CPA考试能够增加几次,最好像雅思、托福等考试一样,实现常态化。2021年,在新公布的《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规划》文件中,已经开始着手研究这项措施了。
“十四五”时期注会新规划
根据上图文件显示,在2021年到2025年之内,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报名条件、考试时间、考试次数,以及考试的方式都会有所变动。
变动的方向和标准,要秉承“坚持职业导向”“原理导向”,以及“考生友好导向”。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考生友好导向”呢?如果让你选择CPA的考试方式,你又会在现在的基础上作出哪些调整呢?2018年法考改革后,有越来越多的人呼吁CPA限制专业,否则每年参加人数过多,会影响到CPA证书本身的含金量。为了防止自己进一步在行业内卷的浪潮中被淘汰,这种心态当然可以理解,但是,也有不少人对此是持反对态度的
B.一年多考
CPA一年只有一次考试机会,报名的人到了每年的10月(今年是8月),不一定有时间参加当年的考试,如果一年能至少多一次机会,那么选择权就会变大,同时,这也算是在变相延长考试成绩5年的有效期。

初会职称探索一年多考
证书含金量会被稀释吗
同样是在十四五规划期间,有关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的改革则更加明确。
根据《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除了要着力提升会计硕士专业学历、博士专业学历的培养之外,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制度也在被完善或修改。

《纲要》明确提出,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一年多考”,满足广大会计人员能力评价需求。不过,这项建议的提出,同样引来了考生们的不同看法。
不少人表示,会计从业取消之后,初级的考试人数原本就逐级上升,目前国家主要通过增设考点的方式来缓解报考人数过多的问题,一旦增设多场考试,那么报考的人数会更多,证书的含金量只会像之前的会计从业一样低。菌菌认为,证书含金量会不会因为增加考试频率而受影响,可以从两个角度来思考。1. 从2025年国家需要培养的会计人数的角度来说,就业市场对持有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人才一直有较大的需求。
同时,截至到2021年,CPA持证人数近28.8万,其中执业会员11万,非执业17.8万,也就是说,到2025年,预计还会有3.2万人左右的空缺,并不饱和。2.从新出台的规划本身来说,之所以会考虑变动报考条件以及考试频率,就说明对相关人才的培养仍然十分重视。当然,如果一年内增加相同科目的考试频率,也意味着会有更多的人有机会更早通过专业、综合阶段的考试,从而提前拿到证书。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也确实让部分人感到竞争的压力,认为考试的难度也会因此而提升。

AICPA vs CPA
美国CPA考试一直时间灵活
AICPA,作为国际会计师的高资格证书,是由美国的注册会计师协会颁发的,在国外也有较高的认可度。与国内CPA考试不同的是,美国CPA考试时间非常灵活,一年按照4个季度分为4个考试窗口开放考试。每年除了3、6、9月以及12月后20天不能参加考试以外,其余时间都可以参加。此外,AICPA的通过率相对来说也确实更高。在过去13年里,它的通过率基本上是在45%—50%之间波动的。但需要注意的是,高通过率的背后,AICPA的报考条件及门槛也更加高,需要修够一定的会计学分与商业学分才能有机会参加考试。所以,注会菌个人认为,国内CPA考试频次如果要变动,那么很可能相对应的就会有报考条件的改变,由此,才能将CPA考试的通过人数维持在一个正常的增长速度当中,从而保证注会证书的含金量。当然,在与其他考试变革多方面的对比之下,也难怪一些参加CPA考试的同学会有希望一年多考的想法。

或许,对于有些同学来说,每年多几次考试机会,也代表着时间上的自由,以及弥补内心遗憾的可能性。
不过,对于这个问题,最完美的解决方案是,面对一年一次机会的考试,全力以赴。如果现在没有弥补遗憾的可能,那就不要给自己留有遗憾。
只要认真对待,不管最后的结果如何,都是一种对于自己的提升。
在这个评判任何事情都要以结果为导向的时代,能够跳脱出结果,给自己奋斗的过程留下一点积极、乐观的记忆,也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
今天是距离注册会计师考试只有50天了,时间越来越紧迫,如果你对于相关知识和复习节奏还有困惑,或者希望有人带领自己加强知识点巩固,那么下面这节1元钱抢购的CPA冲刺特训小课,应该可以带来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