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服务
收藏本站
手机版
题目
【判断题】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计税基础按期末公允价值计量。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解析

【解析】计税基础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确定。

答案选 B

有疑问?
求助专家解答吧。
添加老师咨询
下载会计APP
相关题目
1、2014年12月31日,甲公司已对外出租的一栋办公楼(作为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账面原值为20 000万元,已提折旧为2 00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相同。2015年1月1日,由于当地的房地产市场比较成熟,甲公司将该办公楼的后续计量由成本模式计量改为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当日公允价值为28 000万元,甲公司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对此项变更,甲公司应调整2015年1月1日未分配利润的金额为(  )万元。 2、[判断题] 企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应当以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其他业务成本或其他业务收入。(  ) 3、2014年12月31日,甲公司已对外出租的一栋办公楼(作为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账面原值为20 000万元,已提折旧为2 00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相同。2015年1月1日,由于当地的房地产市场比较成熟,甲公司将该办公楼的后续计量由成本模式计量改为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当日公允价值为28 000万元,甲公司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对此项变更,甲公司应调整2015年1月1日未分配利润的金额为(  )万元。 4、东方公司于2016年12月31日取得一项投资性房地产,入账金额为300万元,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2017年12月31日该房产的公允价值为330万元,按税法规定,该房产折旧年限为20年,预计残值为0,2017年末由于该项投资性房地产业务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为 ( ) 5、【1906111】甲公司于2019年1月1日取得一项投资性房地产,取得时的入账金额为120万元,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2019年12月31日该房产的公允价值为165万元,按税法规定,其在2019年的折旧额为20万元,年末由于该项投资性房地产业务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为( )。 6、S企业于2009年1月1日取得一项投资性房地产,取得时的入账金额为120万元,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2009年12月31日该房产的公允价值为165万元,按税法规定,其在2009年的折旧额为20万元,年末由于该项投资性房地产业务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为( )。 7、东方公司于2016年12月31日取得一项投资性房地产,入账金额为300万元,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2017年12月31日该房产的公允价值为330万元,按税法规定,该房产折旧年限为20年,预计残值为0,2017年末由于该项投资性房地产业务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为 (       ) 8、甲公司对投资性房地产一直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2011年1月1日,由于房地产交易市场逐渐成熟,已满足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计量的条件,甲公司决 定对投资性房地产从成本模式转换为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甲公司的投资性房地产为一出租的办公楼,该大楼原价5 000万元,已计提折旧2 000万元(同税法折旧),计提减值准备200万元,当日该大楼的公允价值为5 800万元,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甲公司按净利润的l0%计提盈余公积。甲公司因该项投资性房地产从成本模式转换 为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对未分配利润的影响为( )万元。 9、甲公司对投资性房地产一直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2011年1月1日,由于房地产交易市场逐渐成熟,已满足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计量的条件,甲公司决 定对投资性房地产从成本模式转换为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甲公司的投资性房地产为一出租的办公楼,该大楼原价5 000万元,已计提折旧2 000万元(同税法折旧),计提减值准备200万元,当日该大楼的公允价值为5 800万元,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甲公司按净利润的l0%计提盈余公积。甲公司因该项投资性房地产从成本模式转换 为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对未分配利润的影响为( )万元。 10、S企业于2009年1月1日取得一项投资性房地产,取得时的入账金额为120万元,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2009年12月31日该房产的公允价值为165万元,按税法规定,其在2009年的折旧额为20万元,年末由于该项投资性房地产业务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