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是指企业库存的现钞以及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包括人民币、外币和即时可用的电子货币。用财会职场的话说,现金就像企业口袋里的"活钱",既能用来发工资、买材料,也能应对突发状况。
某医疗器械集团2025年案例:
库存现金:日常报销备用金50万元(存放于总部保险柜)
银行存款:用于支付供应商货款的活期账户1.2亿元
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本票、信用证保证金等特殊形式资金3,000万元
这些数据构成企业的"现金池",印证了"现金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的特性。
管理中的"三重边界"
(一)使用范围的"红绿灯"
现金使用场景:
发放工资奖金(如集团每月15日通过银行代发2,800万元薪资)
支付差旅费(销售团队每人预借差旅金不超过5,000元)
小额采购(低于1,000元的零星办公用品购置)
2025年某子公司因违规使用现金支付工程款被税务稽查,印证"超范围使用现金将引发监管风险"的警示。
(二)库存限额的"安全线"
银行核定的现金限额管理规则:
日常标准:3-5天零星开支(集团总部核定限额80万元)
特殊情形:偏远地区可放宽至15天(西北分公司限额200万元)
某分公司曾因超限额存放现金遭遇盗窃,损失37万元,此后严格执行"当日收现必缴存"制度。
(三)收支管控的"高压线"
财会部门必须严守三项铁律:
禁止坐支:华北区曾将128万元销售款直接用于采购,导致账实不符
凭证规范:所有现金支付需附经审批的《费用报销单》
日清月结:出纳每日17:00前完成《现金日记账》登记
数字化转型的"双刃剑"
(一)电子支付的"效率革命"
某零售企业2025年现金管理变革:
上线"智能收银系统",门店现金交易占比从35%降至8%
建立"电子票据池",盘活应收票据资金1.5亿元
开发"移动审批APP",备用金申领时效从3天缩短至2小时
这验证了电子支付提升资金周转效率"的规律。
(二)风险防控的"新战场"
数字化转型伴生的三大风险:
虚拟货币风险:华南分公司曾因接受比特币支付损失220万元
系统安全风险:财务共享中心遭黑客攻击导致电子现金账户被盗
数据治理风险:多系统数据不同步引发380万元现金账实差异
该集团因此建立《数字化现金管理规范》,设置三道防火墙。
战略价值的"三维透视"
维度1:经营韧性的"体温计"
健康企业的现金管理特征:
经营性现金流持续为正(集团连续5年保持1.2亿元以上)
现金周转天数≤行业均值(2025年优化至28天)
突发事件准备金≥月均现金支出的30%
维度2:投资决策的"指南针"
现金储备影响战略选择:
项目 | 现金充足企业 | 现金短缺企业 |
---|---|---|
技术研发 | 自建实验室(如集团投入5,000万元) | 依赖外部技术引进 |
市场扩张 | 直接并购竞争对手 | 选择轻资产加盟模式 |
风险应对 | 自主开发应急预案 | 被动接受政府纾困 |
维度3:融资能力的"信用背书"
银行授信评估关键指标:
现金流动负债比≥0.5(集团2025年达0.82)
现金利息保障倍数≥3倍(实际值4.6倍)
自由现金流增长率≥15%
这使得集团获得AA+信用评级,融资成本降低1.2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