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网小编了解到,2025年AICPA考试科目调整为“3科核心+1科选修”模式,备考顺序的选择直接影响复习效率和通过率。
一、2025年AICPA考试科目有哪些变化?
2025年AICPA考试科目从原4科调整为“核心科目(FAR/AUD/REG)+选修科目(BAR/ISC/TCP三选一)”。核心科目每月均可报考,成绩发布时间缩短至2周;选修科目仅在季度首月开放(1月、4月、6月、7月、10月),成绩发布时间固定(如6月考的选修科目7月17日出分)。
科目特点对比:
科目类型 | 科目名称 | 内容难度 | 关联性 | 建议备考周期 |
---|---|---|---|---|
核心科目 | FAR(财务会计与报告) | ★★★★★ | 基础性强,覆盖广 | 3-4个月 |
AUD(审计与鉴证) | ★★★★☆ | 依赖FAR知识 | 2-3个月 | |
REG(税法与法规) | ★★★★☆ | 独立性强 | 2-3个月 | |
选修科目 | BAR(商业分析与报告) | ★★★★☆ | 与FAR深度融合 | 1-2个月 |
ISC(信息系统与控制) | ★★★☆☆ | 需IT基础 | 1-2个月 | |
TCP(税务合规与规划) | ★★★★☆ | REG高阶内容 | 1-2个月 |
二、如何根据科目特点安排考试顺序?
1、核心科目顺序:FAR→AUD→REG
FAR优先:内容多(占30%-40%知识点)、覆盖广(企业/政府会计),是AUD和选修科目BAR的基础。先攻克FAR可建立完整的财务知识框架。
AUD紧跟:审计流程、风险评估等知识点与FAR的财务报表分析紧密关联。建议在FAR考后1-2个月内报考,避免知识遗忘。
REG最后:联邦税法、商法等独立性较强,适合单独备考。若时间紧张,可与选修科目并行复习。
2、选修科目选择策略
职业导向:
企业财务/分析岗:优先选BAR(含财务建模、政府会计);
IT审计/咨询岗:选择ISC(信息系统审计、数据安全);
税务筹划岗:选择TCP(复杂交易税务处理)。
难度考量:ISC对IT背景要求高,TCP需深入理解REG税法,新手可优先选BAR或TCP。
三、2025年AICPA考试时间如何规划?
1、核心科目:每月滚动报考,缩短周期
示例安排:
1月报考FAR→3月出分后报AUD→6月报REG→8月完成核心科目。
若单科未过,次月可立即补考(如FAR未过,2月可再报)。
2、选修科目:利用季度窗口灵活补考
最佳窗口:6月(7月出分后,31日前可补报10月考位)。
案例:6月考BAR若未过,7月17日出分后,可抢10月考位,避免等待次年1月。
3、总周期控制:18个月内完成4科
推荐节奏:核心科目每科间隔1-2个月,选修科目放在最后一科。例如:
1月FAR→4月AUD→7月REG→10月BAR(总耗时10个月)。
2025年AICPA考试顺序建议“FAR→AUD→REG→选修”,核心科目每月可考,选修科目优先选职业相关方向。新手需重点关注各州报考要求,合理分配3-4个月/科的复习时间,利用连续考试优势缩短周期。会计网小编提醒,尽早规划、科学备考,方能在全球通过率50%左右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顺利通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