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存商品就像超市货架上贴好价签的货物,是企业已经准备好、随时能卖出去的“家底子”。它可以是工厂刚下线的手机、奶茶店冰柜里的珍珠奶茶,也可以是服装店挂着的新款连衣裙。简单来说,只要满足三个条件就算库存商品:
企业拥有所有权(比如付过钱但还没发货的网购商品不算)
已完成加工或采购(比如服装厂缝好扣子的衬衫才算,没缝扣子的布料不算)
能直接拿去卖(比如汽车4S店展厅里的新车,拆了包装就能提走)
举个麻辣烫店的例子:
一家连锁店每天要备好200斤牛肉丸、300斤蔬菜放在中央厨房的冷库里。这些食材已经完成清洗分装、贴上保质期标签,随时可以配送到各门店使用——这就是典型的库存商品。但如果其中50斤牛肉丸还在供应商的卡车上没送到,就不能算作库存商品。
拆解库存商品的“六路大军”
1.门店现货:看得见摸得着的家当
存放地点:货架、仓库、展厅甚至展览会
典型案例:
手机专卖店柜台里的样机
宜家仓库里摞成山的未拆封家具
农产品批发市场冻库里的10吨冷冻鸡翅
2.在途物资:付了钱还没到货的宝贝
特殊形态:
发货单已到但货在路上的原材料
网购已付款但快递还在运输中的商品
风险预警:某超市采购的春节礼盒因暴雪延误,到货时年都过完了
3.代销商品:放在别人地盘上的存货
合作模式:
服装品牌寄放在商场专柜的当季新品
出版社委托书店代售的畅销书
管理秘诀:某白酒品牌给经销商安装智能货架,实时监控5000个网点的库存
4.半成品预备队:即将上战场的士兵
过渡形态:
蛋糕房冷藏的预制蛋糕胚
汽车厂喷好漆等待组装的发动机盖
手机厂贴好膜还没装盒的裸机
5.代工产品:贴牌生产的隐藏实力
特殊成员:
家电企业代工生产的国际大牌微波炉
药厂为连锁药店定制的维生素片
财务处理:某玩具厂代工生产的奥特曼玩偶,验收合格后立即计入库存商品
6.退货重生记:客户退回的二次生命
流转过程:
网购退回但完好的羽绒服重新质检上架
超市临期食品打折促销专区
反面教材:某电商将退回手机直接入库,结果卖出后发现是模型机
这些看着像但其实不是!
1.别人的东西不能算
代管陷阱:
4S店展厅里客户已付款未提走的车(所有权已转移)
菜鸟驿站堆放的快递包裹
2.还没完工的半成品
车间禁区:
鞋厂裁剪好但没缝线的鞋面
奶茶店泡着还没分装的茶叶
3.国家储备物资
特殊存在:
粮库里的战略储备粮
石油公司的国家原油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