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先出法(FIFO)是一种假设最早购入或生产的存货优先被耗用或销售的计价方法。其核心原则是匹配历史采购成本与当前收入,确保库存估值贴近实际市场价值。
存货实物流转与成本结转逻辑一致;
价格波动期需披露对利润的影响;
期末库存按最近采购成本计价。
特殊场景处理:
存货过期风险高的行业(如食品、药品)强制采用FIFO;
国际并购中需按目标公司所在国准则调整计价方法差异。
大白话解读
想象一家巧克力工厂的原料管理:
1月采购:可可豆100吨,单价3,000美元/吨;
3月采购:可可豆150吨,单价3,500美元/吨(因主产区旱灾涨价);
5月采购:可可豆200吨,单价2,800美元/吨(新产区丰收)。
若6月生产消耗200吨可可豆:
FIFO逻辑:先用完1月的100吨,再用3月的100吨;
成本计算:100×3,000+100×3,500=300,000+350,000=650,000美元;
剩余库存:3月50吨×3,500+5月200吨×2,800=175,000+560,000=735,000美元。
这种操作就像超市货架“把新到的牛奶往后放”——优先消耗旧库存,防止原料过期报废。
财会职场常见误区与破解指南
误区1:实物流动与成本流转混淆
错误认知:认为FIFO必须与仓库实际发货顺序一致
正确理解:这是会计假设,实际可"先发新货",但成本仍按旧货计算
案例:某药企为紧急订单发新批次药品,但成本仍计为早期低价库存
误区2:忽略价格波动影响
典型错误:在原材料暴涨期,未预提存货跌价准备
合规处理:
比较库存成本与可变现净值
当市价<成本时,差额计入"资产减值损失"
在报表附注披露计价方法及影响
误区3:跨期成本切割错误
问题场景:月末在途物资未暂估入库,导致成本归属错误
解决方法:
在ERP启用"在途物资"虚拟仓
按采购合同价暂估入库,次月冲回再按发票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