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先出法(FIFO)是指企业以“先购入的存货优先发出”为原则,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进行成本核算的计价方法。这是初级会计考试《初级会计实务》第三章的核心考点,也是企业存货管理的基础工具之一。该方法假设存货的实物流转顺序与成本流转顺序一致,即最早购入的存货成本优先计入销售成本,期末存货成本则反映最新购入的存货单价。
示例:某医药企业采购两批疫苗,第一批100支(单价50元),第二批200支(单价60元)。若当月销售150支,按先进先出法计算,发出成本为100×50+50×60=8,000元,期末结存150支的成本为150×60=9,000元。
先进先出法的核心特点
1.成本流转与实物流转匹配
先进先出法要求存货的成本核算顺序与实物出库顺序严格对应。例如,食品零售企业销售牛奶时,优先售出生产日期较早的批次,成本核算也按此顺序追溯。
2.物价波动下的利润调节作用
物价上涨时:发出成本偏低(早期低价存货优先结转),导致利润虚增,期末存货价值接近市价。
物价下跌时:发出成本偏高(早期高价存货优先结转),利润被低估,期末存货价值低于市价。
3.核算流程的精确性与复杂性
精确性:需逐笔记录每批存货的入库时间、数量和单价,确保成本追溯无误。
复杂性:手工核算工作量较大,需依赖ERP系统或财务软件(如用友畅捷通)实现自动化处理。
适用场景与行业案例
1.适用行业
食品与药品行业:防止商品过期(如冷链药品需优先售出早期批次)。
大宗商品贸易:如原油、金属材料,需按采购批次管理成本。
制造业: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时,平滑成本波动对利润的影响。
2.实务操作限制
非适用场景:存货单价稳定或无法区分批次的通用商品(如螺丝钉、标准件)。
例外处理:若发生非正常损耗(如火灾损毁),需单独计入“营业外支出”,不得纳入正常成本流转。
初级会计考试重点与易错点
1.高频考点
判断题:“先进先出法在物价上涨时会导致利润虚增”(答案:√)。
计算题:结合多批次采购数据,计算发出成本与期末存货价值(如2024年真题改编)。
2.易错点解析
混淆成本与实物流转:误将存货物理出库顺序与成本核算脱钩(如实际销售新批次但核算时误用旧单价)。
税务处理误区:未注意先进先出法对所得税的影响(利润虚增可能增加税负)。